福州男童吹口哨用力过度 误将口哨吸入肺

  9岁男孩小文(化名)吹口哨时,一用力,口哨被吸进了进去,消失不见了。5月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的医生经过检查,在小文的肺部发现了这个口哨。昨日,记者在该院儿科病房看到小文时,小文已经无碍,可以和父母一起下楼散步了。医生提醒,要避免这种情况,就是要避免在声门打开的时候吸入其他东西。一说话,声门就会打开,食物就很有可能经过声门进入到肺里,对肺造成损伤。

  小孩吹口哨用力过度 将口哨吸入肺

  小文的父亲杨先生说,4月26日,儿子在吹口哨的时候,由于用力过度,不小心将口哨吸了进去,并第一时间告诉了他。当时杨先生很紧张,立刻把小文带到附近医院看病。由于起初小文的症状并不明显,加上小文说不清楚是吸还是吞,医生误以为小文只是把哨子吞入肚内,就告诉杨先生说没有大碍,过一两天拉出去就好了,这让杨先生舒了一口气。不过,没想到接下来几天,小文突然出现了低烧不退、咳嗽等感冒的症状。

  5月1日,杨先生就带着儿子来到了市一医院。医生初步检查发现小文的胸部有杂音。通过影像学进一步检查,发现小文的肺部有异物。在询问之后,发现小文有异物吸入史,医生怀疑这个异物很有可能就是小文“吞下”的口哨。在发现这个情况后,市一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林辛锋马上跟麻醉科进行会诊,最后确认通过全麻手术将哨子从肺部取出来。

  林辛锋说,在手术的过程中,因为要保证患者的通气,他们使用了喉罩(一个椭圆形的罩子),罩在声门的地方,然后气管插管就通过喉罩,插入到肺里面,再进行操作。

  由于哨子的构造是由一块约半毫米的塑料薄片和一个塑料圆孔组成的,而薄片在第一下电子气管镜下去查看时还会动。怕在取哨子过程中薄片掉下来,医生决定先取薄片,再取圆孔。当天,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包宇旺与治疗团队,经过近15分钟的努力,在喉罩与电子气管镜的帮助下,终于将哨子的两部分都顺利地夹出来。

  异物是吸入气管还是吞进胃 医生教家长这样判断

  “患者在吹口哨的时候,声门打开。而哨子就是通过嘴巴进入声门,再到肺内里面去的。”林辛锋解释说,像小文这样将异物吸入肺内的患者很多。不单单是哨子,还有骨头、骨壳、铁钉,甚至假牙都有吞入到肺内的,特别是小孩子,很容易出现这个情况。

  林辛锋提醒,要避免这种情况,就是要避免在声门打开的时候吸入其他东西。古人所说的食不言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吃饭的时候,一说话,声门就会打开,食物就很有可能经过声门进入到肺里,对肺造成损伤。此外,民间的一些吞入异物的处置措施,比如吞醋等都是不科学的,碰到吞入异物应该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治疗。

  孩子有时候表述不清楚,家长搞不懂异物是被吞进肚子里还是吸进气管里。对此,林辛锋说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即孩子误吸了异物后,会有明显的呛咳,会吐痰,会喘,会发烧,吞进去的话就不会。而如果孩子是把异物吞进去,那则可能出现腹痛的症状,甚至会出现胃肠道痉挛,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另外,由于胃肠道空间相对较大,而气管相对狭窄,所以吞进去的可能会被拉出来,而吸进去的就比较难办。

  相关阅读

  小儿容易发生异物吸入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婴幼儿后牙尚未萌出,咀嚼功能差,经常吞咽整块食物。

  二、婴幼儿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使食物或其他物品容易呛入气管。

  三、小儿吃东西时,经常爱哭笑打闹。

  四、小儿经常将一些玩具和小物品含在口中,当哭笑、惊恐和深吸气时,极易将这些物品吸入气管。当孩子在哭、笑、吵闹时,或躺在床上吃东西(如糖果、花生米、吞豆、黄豆、瓜子等),会咽软骨来不及将气管上方盖住,这些东西就可落到气管里,影响呼吸,造成身体缺氧,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