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闷热 高血压患者应预防中风

  中风的发生与高血压、劳累、饮酒、情绪等相关联,因此预防中风应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要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高血压早已被公认为中风最重要的易患因素”,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压,按时服药,把服药当做吃饭一样重要。这样才能长久持续地稳定血压。”

  临床统计发现,脑中风有两个高发期。一是在寒冷的冬季,即11月至次年的2月;一是在闷热的夏季,即5~8月。两个高发季节相比较,夏季的高发期并未被大众所重视。很多人以为脑中风只发生在寒冷的冬天,夏天一般不会发生。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夏天也是中风(特别是缺血性脑中风)的高发季节,每年此时,都有不少老人被脑中风夺去生命。因此,建议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在闷热的夏季要注意室内多通风,适当增加饮水量,以防血液黏度增高而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冬季由于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致血压升高,最易诱发出血性脑中风。为什么在夏季中风也高发呢?专家提示,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人体大量出汗,血液黏度增高,对于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极易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温馨提醒:

  夏季预防中风五要点1.天气炎热时,注意改善居室通风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减少缺氧引起的憋闷感。

  2.外出时,要注意防强烈阳光,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气温高时,老年人尽量减少室外活动,以免高温引起脱水而中风。

  3.情绪激动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中风,生气、吵架、恐惧、兴奋都可成为中风诱因。为预防中风,老年人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4.过饱进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会使血液中的脂质一下子增多,血压突然上升,可导致中风的发生,因而吃饭七分饱即可。

  5.切勿过度疲劳,工作、生活、学习等不要过度劳累;避免搬动重物、用力排便或过量运动等,这些都会引起血压升高,成为中风的诱因。

  闷热的夏季也是脑梗的高发季节,而凌晨4点至6点则是缺血性脑中风发病的危险时段。

  在医院经常会遇到一些脑中风患者的家属,他们时常会说,患者睡前还好好的,早晨一觉醒来,发现一侧肢体麻木不灵,有的甚至不能说话。一去大医院做检查就被确诊为脑梗。

  研究认为,人体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其间没有任何液体的补充,清晨血液黏度达到高峰,所以老年人容易在凌晨发生脑梗。因此,为减少发生脑梗,建议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最好在睡前喝些水,使血液得到稀释。

  此外,常见病人在清晨起床时出现中风的现象,因为起床过快,一下站起来,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容易脑缺血、心肌缺血。所以,老年人醒来后不要马上起来,在床上躺半分钟,慢慢坐起半分钟,在床边两腿垂下再坐半分钟,然后才起来。

(实习编辑:徐建霞) 

相关推荐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银杏叶提取物片(金纳多)
银杏叶提取物片(金纳多)
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预防中风组合2
预防中风组合2
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同仁堂三七粉: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中风组合1
预防中风组合1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