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危害】过敏性哮喘的危害不容小觑
1、猝死是过敏性哮喘最严重的并发症因其常常无明显先兆症状一旦突然发生往往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2、气胸和纵隔气肿由于哮喘发作时气体潴留于肺泡,使肺泡含气过度,肺内压明显增加,慢性哮喘已并发的肺气肿会导致肺大泡破裂,引起气胸甚至伴有纵隔气肿。
3、呼吸骤停和呼吸衰竭严重哮喘发作通气不足,感染治疗和用药不当、并发气胸、肺不张和肺水肿等,均是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
治疗方法包括经鼻吸入进行上、下呼吸道的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组胺药物治疗、变应原疫苗治疗和其他免疫治疗。
一、吸入进行上、下呼吸道的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corticosteroids,ICS)临床应用30年来,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均取得了疗效好、副作用少和可长期使用的效果,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种难以治愈而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的疾病,ICS无疑是最佳途径给予最佳药物[3]。患者一旦确诊为CARAS上、下呼吸道同时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鼻喷剂、气雾剂,氟替卡松鼻喷剂、气雾剂,倍氯米松气雾剂,环索奈德气雾剂等)。采用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上、下呼吸道的联合抗炎治疗,这样可使患者避免药物的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并通过控制鼻炎减少哮喘的复发[4]。
二、抗组胺药物
拮抗组胺是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的主要药理机制,由于组胺与靶细胞的组胺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生物效应,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可以与靶细胞的组胺受体竞争性地结合而产生拮抗组胺的作用。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可以拮抗或抑制上、下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炎症的效应已得到了药理学家、变态反应学家、儿科学和呼吸病学专家的普遍认可[5]。因此仍然推荐CARAS患者将抗组胺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6]。ARIA2010已推荐使用疗效/安全性比值高的新一代的口服组胺H1受体拮抗剂[7],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