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的血管清道夫——沙棘

  2008年4月的国际沙棘大会公布,沙棘中的428种营养活性成分与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配比非常协调。研究表明:沙棘总黄酮可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心脏功能有加强作用,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症有防治和缓解作用,具有改善大脑供血供氧等作用。黄酮——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沙棘油可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降低心肌氧耗,对心绞痛患者有效达90%,较好地改善心肌供血状态,增进心功能。同时能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以及肝组织中三酸甘油含量,显著抑制血栓形成。
 
  沙棘总黄酮等有效成分能直接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降低高血压、降低高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软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治愈心脑血管疾病功能——沙棘富含黄酮及酶类化合物、B-谷固醇、甜菜碱、VC、异鼠李素及榭皮素和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物质,对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的治愈效果。当冠心病人服用沙棘油后,血中垃圾会逐渐被乳化并排出体外,冠状动脉上的沉垢也会被陆续融化,直至排出,在血中垃圾被排除的同时,其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直接对冠状动脉进行滋补并修复受损的管壁,经管壁,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心肌缺血的症状不治自愈。冠状动脉会逐步恢复原有的弹性和供氧(养)能力,从而避免了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疾病的发生,并逐步恢复健康的心脏。
 
  冠心病预防与注意事项
 
  1、合理的膳食,减经体重,少吃含胆固醇食物,如动物脂肪、内脏及脑、及海产品、鱿鱼、奶油、避免暴饮暴食。
 
  2、禁烟酒、多吃清淡食物,如蔬菜、瓜果等,适量食用植物油,劳逸结合。
 
  3、积极治疗引起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病、糖尿病、肝病等。
 
  4、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休息
 
  5.应定期检查治疗。
 
  由高脂血症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生命的第一杀手,对广大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患者构成严重威胁。降低肝脏胆固醇合成的重要药物他汀继1987年问世以来,已成为西方国家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
 
  随着“三高”病人的增多,他汀类降脂药在临床上应用得越来越普遍。肝肾功能不全者选择他汀类药物要慎重,因其种类不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也不同。
 
  小心降脂药伤了你的肝
 
  由高脂血症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生命的第一杀手,对广大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患者构成严重威胁。降低肝脏胆固醇合成的重要药物他汀继1987年问世以来,已成为西方国家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
 
  随着“三高”病人的增多,他汀类降脂药在临床上应用得越来越普遍。肝肾功能不全者选择他汀类药物要慎重,因其种类不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也不同。
 
  小心降脂药伤了你的肝
 
  降脂药物分四类
 
  目前临床用于调节血脂异常的药物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他汀类,包括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洛伐他汀(美降脂)、氟伐他汀(来适可)、阿托伐他汀(阿乐)。此外,还有一些含他汀类成分的中成药,如血脂康等。他汀类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全球用量最大的一类降脂药,适用于胆固醇增高为主的患者。
 
  第二类为贝特类,包括吉非罗齐(诺衡)、非诺贝特(力平脂)、苯扎贝特(必降脂),适用于甘油三酯增高为主的患者。
 
  第三类为烟酸类,主要用于治疗单纯性甘油三酯增高者,以及血清甘油三酯增高为主并伴有血清总胆固醇轻度增高者。常用药物包括烟酸、烟酸肌醇酯、阿昔莫司(乐脂平)等。
 
  第四类为胆酸螯合剂类,适用于单纯性血清总胆固醇增高者。常用药物包括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和降胆葡胺(降脂3号树脂)等。
 
  肝损害程度各不同降脂药物需长时间服用,且均有副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其副作用及其危害。
 
  他汀类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全球用量最大的一类调脂药物,长期使用安全性较高,但用药过程中也可导致剂量依赖性、无症状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他汀引起转氨酶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的概率为0.5%~2.0%,减量常可使转氨酶降低,再次加量或换用另一种药物时,转氨酶往往不再升高,进展至严重肝损伤或肝衰竭者罕见。
 
  基础肝病(包括脂肪肝)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转氨酶升高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者,一般不影响治疗。明显升高者应减量或停药。转氨酶持续性升高的概率不超过1.2%,导致停药的约为0.7%,停药后转氨酶通常在2~3月内复常。活动性肝病及对本药过敏者禁用。肝酶增高通常发生在用药16周内,因此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12周或增加药物剂量后应进行肝功能检测。至今没有确切证据显示他汀会加重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损伤,在调脂治疗期间并发这些肝病,一般无需更改他汀类药物剂量。
 
  贝特类降脂药物中的氯贝丁酯,导致血清转氨酶异常的概率较高,转氨酶中度升高者占10%,偶见肉芽肿性肝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非诺贝特引起转氨酶升高的概率可高达20%,少数表现为胆汁淤积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相比而言,吉非罗齐导致肝损害的证据不多。
 
  烟酸类药物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比率最高,可达30%。每日服用3g,持续1年以上者,3%患者可出现黄疸。烟酸铝等缓释剂型更有可能造成肝损害,而且比短效烟酸制剂更早地出现黄疸,少数患者可出现胆汁淤积和急性肝衰竭。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胸外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