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扩张症状?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为什么会被选择?
 
  垂体后叶素其主要成分加压素,能够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促使肺部循环血量得到有效降低,通过降低肺部血液循环压力的方式,有助于血小板的集聚,以发挥止血作用[2]。
 
  但加压素还能够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促使其发生兴奋,同时还具有促进肾脏再吸收水分的作用,这些使得其易于引起高血压、心悸、腹痛以及头痛等不良的发生[3]。
 
  而硝普钠可以均衡地扩张动、静脉血管平滑肌。其为巯基化合物,可以与多种巯基反应生成活性的S-亚硝酸巯基化合物,并在谷胱甘肽-S-转换酶(GST)的作用下,生成外源性一氧化氮,从而激活平滑肌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GC),使细胞内生成GMP,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直接扩张动、静脉血管[4],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降低肺动脉压力,而每搏输出量和总输出量上升[5];同时通过扩张肾小动脉,有利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滤出量,促进患者尿量的增加,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缓解肺循环淤血状态,减少肺血流量,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6]。
 
  扩、缩血管两种药物同时使用,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一方面硝普钠的扩张小静脉平滑肌作用消除了垂体后叶素的缩血管作用,另一方面垂体后叶素的升压作用抵消了硝普钠的降压作用,因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效果可能优于单用任何一种药[7]。
 
  导致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很多,发病机制为宿主气道清除机制和防御功能受损,从而容易发生感染和炎症,感染可使充满炎性介质和病原菌黏稠液体的气道逐渐扩大、形成瘢痕和扭曲,炎症反应是以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腔的募集和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的组织浸润为特征,中性粒细胞的募集由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IL-8等介导,内皮素-1上调黏附分子CD18和CD11b在中性粒细胞表面的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活化释放氧化剂和酶(如弹性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这些酶能直接损伤纤毛披覆的呼吸道上皮,增加黏膜腺体分泌,阻碍调理吞噬作用,通过正反馈机制造成支气管壁的破坏。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病变不可逆转。
 
  由于反复感染,患者会咳嗽、咳脓、反复咯血,特别是广泛性支气管扩张可严重损害患者肺组织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有研究发现,约15%~30%的慢性支气管炎或COPD患者可发现支气管扩张病变,重度COPD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甚至高达50%。
 
  但目前,社会,包括医护人员对本病关注不足,远不如支气管哮喘或COPD等疾病。

相关推荐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
1.哮喘:本品适用于需要联合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一受体激动剂的哮喘病人的常规治疗,吸入皮质激素和“按需”使用短效β2一受体激动剂不能很好地控制症状的患者,或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一受体激动剂,症状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针对患有COPD(FEV1≤预计正常值的50%)和伴有病情反复发作恶化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些患者尽管长期规范的使用长效的支气管扩
头孢克肟胶囊(达力芬)
头孢克肟胶囊(达力芬)
本品适用于对头孢克肟敏感的链球菌属(肠球菌除外)、肺炎球菌、淋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及流感杆菌等引进的下列细菌感染性疾病: 1、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时),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继发感染,肺炎; 2、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球菌性尿道炎; 3、胆囊炎、胆管炎; 4、猩红热; 5、中耳炎、副鼻窦炎。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
舒利迭以联合用药形式,用于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常规治疗,包括成人和儿童哮喘。这可包括: 接受有效维持剂量的长效β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目前使用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但仍有症状的患者。 接受支气管扩张剂规则治疗但仍然需要吸入性皮质激素的患者。 注:本品对50μg/100μg规格不适用于患有重度哮喘的成人和儿童患者。
硫酸特布他林片(博利康尼)
硫酸特布他林片(博利康尼)
平喘药。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它伴有支气管痉挛的肺部疾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胸外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