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通过输液来预防脑梗死这种做法是没有医学科学根据的。这样做的患者经常并不能得到他们所想获得的结果,有时甚至还会发生意外。临床上可以见到,本来有的患者病情已经比较稳定,输液后反而病情加重,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首先,脑梗死患者多数是老年人,他们大多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加上老年人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一旦由静脉输入大量液体,由于血容量的急剧增加,很容易引发心力衰竭。此外,老年人经常输液还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如发高烧、恶寒、战栗等。如果输液反应严重,还有可能危及生命。这些情况事先谁也无法预测。因此,为了预防脑梗死而盲目输液的做法,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其次,脑梗死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是因脑动脉硬化、脑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脑内局部区域血管管腔狭窄。当然,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堵塞脑部血管的情况也有时出现。一旦脑血管被堵塞,则其供血区域可因缺血而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失去正常功能。而且被堵塞处的血管内膜细胞会迅速增生,与堵塞物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脑血管一旦被堵塞,是不容易被"打通"的。当然,如果在发病的6小时之内,尽早地使用溶栓疗法,有可能将堵塞处打通,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既然被堵塞的血管打不通,梗死灶也去不掉,那么为什么许多脑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其偏瘫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呢?原来,在发病早期,通过使用溶栓治疗或活血化瘀药物通经活血芳香开窍,可使梗死灶组织的水肿减轻或消失,使梗死灶部位的血管与周围血管形成侧支循环。这样,濒临死亡的神经组织由于重新得到了血液的供应而存活下来,得以重新发挥作用。再加上患者的功能锻炼,使脑部受损区域的神经细胞重新活跃起来,其支配四肢关节、肌腱的功能也相应得到恢复。
脑梗死是多病因引起的慢性病,除饮食锻炼及科学护理外,只有坚持可靠的口服用药治疗,才能够真正从病因入手,对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起到防治作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才能够有效防止复发。对于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来说,在恢复期的治疗应以大复方道地取材,具有多靶点治疗效果的现代中成药物为主,而副作用及抗药性较高,但又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西药为辅,才能达到增效减毒,标本兼治的治疗作用。临床有效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西药,如拜阿司匹林;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类中药,如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