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定期输液预防脑梗塞? 没有科学道理!

  北京饭店的一位职员40多岁患了脑梗塞,听人说每年输两次液可以预防脑梗塞,便通过关系坚持去一家小医院输液,想不到却引起了肾功能衰竭。医生认为:"这是输液反应造成的。"大概有10多年了,不知是何种原因忽然刮起了一阵以输液来预防脑梗塞的风,而且久盛不衰。

  王新德教授说,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仅危险因素就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肥胖、吸烟、红细胞压积增高等20多种,只有有针对性地、坚持不懈地治疗这些危险因素,才能更好地控制脑梗塞的发生。以学术界公认的脑梗塞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来说,它可使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无论是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升高,对脑梗塞的危险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关系:收缩压大于150mmHg者,脑梗塞的相对危险即增加28.8倍;舒张压大于90mmHg者,危险增加19倍;临界高血压者脑梗塞的危险是正常者的8.7倍。降血压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而输液根本降不了血压。同时,对心脏病和糖尿病应进行针对性治疗,而短期输液既不能治疗心脏病,又不能控制糖尿病,因而也就无从说到疗效。

  输液对哪些病有效?王新德教授认为:"只对急性发病期的脑梗塞有效。如脑栓塞、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等,应由医生视病情决定选择哪些药物静脉滴注,因有的药物能稀释血液、改善脑局部病灶的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有的可抗血小板聚集,有的有溶栓作用等。特别是溶栓治疗必须在有条件的大医院进行,因其副作用是易引起出血。"

  王教授认为,一种医疗方法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才能用于临床。每年两次输液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是否有效,只有在做过脑梗塞后定期输液与脑梗塞后不输液的长期对照试验后,再根据临床统计结果下结论,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还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现有的科学根据说明,输液的药效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即便是对高血脂病人,仅靠一年两次的输液也根本解决不了预防的问题,何况输液停药后还有一部分人病情会呈现反弹,输液降脂来预防脑梗塞是否有效还有待研究,更重要的是输液还会带来过敏反应问题,像休克、心衰、肾衰等,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还有专家认为,目前输液所使用的药物并不能达到100%的提纯度或无菌,而输液治疗本身造成的感染机会就已经增加。一旦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引发血液感染,就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损伤之处便可引起脂肪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形成新的梗塞。

 

  王教授郑重其事地指出:"我的原则是病人首先要解决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问题,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有针对性地治疗,除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外,能口服用药治疗的就不输液,能少输液的就尽量少输液。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