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MI的诊断标准
心脏生化标志物(cTn最佳)水平升高超过参考值上限99百分位值,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肌缺血证据之一:
(1)缺血症状;
(2)心电图提示新发缺血性改变;
(3)心电图提示病理性Q波形成;
(4)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存活心肌丢失。
2009年AHA/ACC/ESC/WHF的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定义为:
(1)新发生的ST段抬高在V2~V3导联≥0.2mV(男性)或≥0.15mV(女性);其他导联≥0.1mV(无左心室肥厚和LBBB);
(2)新出现的左束支阻滞(LBBB);
(3)两个相邻导联新出现的ST段压低≥0.05mV;
(4)在R波为主或R/S>1的两个相邻导联,T波倒置≥0.1mV;
需要强调的是,ECG发生ST-T改变虽然反映了心肌缺血,但并不足以定义心肌梗死,最终的确诊需取决于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升高.
2012、2013年ACCF/AHA再次明确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定义:
(1)新出现的左束支阻滞(LBBB);
(2)新发生的ST段抬高:
a;在V2~V3导联ST段抬高(在J点处)≥0.2mV(男性≥40y);ST段抬高≥0.25(男性<40y),或ST段抬高≥0.15mV(女性);
b;其他导联ST段抬高≥0.1mV(无左心室肥厚和LBBB);
c;在V3R,V4R导联ST段抬高≥0.05mV;(男性<30y)ST段抬高≥0.1mV)(右室梗塞);
d;在aVR导联ST段抬高≥0.1mV并伴2个连续的对应导联ST段压低≥0.05mV
(3)新发生的ST段压低:
a;在两个相邻导联新出现的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05mV;
b;在V1-V3导联新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1mV,伴有T波直立;
(4)新出现的T波倒置:
a;新出现的(一月内);
b;在R波为主或R/S>1的;
c;两个相邻导联(以心前导联多见);
d;伴或不伴ST改变的T波倒置≥0.1mV;
这里特别强调了在R波为主或R/S>1的两个相邻导联,新出现的T波倒置≥0.1mV,伴或不伴ST改变,都是是急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这点却常常被忽视。
2、怎样的T波倒置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标志
符合以上4个条件的T波倒置,除外持续幼稚型T波(JuvenileT-wavepatterns),或明显鸡胸病人;是ACS的标志,必须重视,我们称为危险性T波倒置。
危险性T波倒置如伴有心肌标记物异常升高,则是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NSTAMI);如心肌标记物不升高,则是ACS的表现(包栝Wellens综合征)。
3、危险性T波倒置的重要性
美国每年1.57百万患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中约20%(33万),是ST段抬高的AMI,而其余的约80%(124万),是无ST段抬高的ACS,其中包括ST段压低及/或T波倒置的ACS。其中无ST改变单纯T波倒置的ACS约为30%(45万)左右。可见单纯T波倒置的ACS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在我国却常常被忽视,至今还未见有关病例报道。ACS有3种:ST段抬高的;ST段压低的;及T波倒置的。而ST段压低及T波倒置的占ACS发病率的80%。
可是单纯T波倒置的ACS,却常常被忽视,危险性T波倒置在我国还未见报道,建议大家搜集病例积极投稿,我们建议现在应该把危险性T波倒置的ACS,写入ACS的临床路径中。
4、AMI心电图测定几个问题
(1)连续的导联是指以下导联组中,2个连续的导联:
前壁:V1-V6;
下壁:II、III、aVF
侧壁:I、aVL
右室:V3R,V4R
后壁:V7-V9
(2)如何确定ST段抬高:在应用AMI2007的诊断标准时应采用J点为准(图5,红色箭头)。
(3)如何确定ST段基线:以PR段终点为准(图6,红色箭头),而不是TP段,对此无争议。
(实习编辑: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