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台湾学者于《美国内科学杂志·内科学子刊》发表研究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在起始应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的30天内,心血管病风险最高,风险升高50%。
该大型观察性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分析,数据来自台湾人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样本量达28.4万。所有受试者基线时均未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后者包括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s)或长效M受体拮抗剂(LAMAs)。
研究者发现,在2年随访期间,共37719例(13.3%)受试者诊断为严重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缺血性卒中等。
COPD患者在吸入LABAs的30天内,其心血管病风险升高50%(校正后OR1.50,95%CI1.35~1.67);在吸入LAMAs的30天内,心血管病风险同样升高52%(校正后OR1.52,95%CI1.28~1.80)。
不过,在用药31~60天后,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引起的心血管病风险逐渐降低,至70~240天后,其风险甚至低于初始基线水平。也就是说,COPD患者在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后,其心血管病风险在30天时达到峰值。
为何使用LABAs或LAMAs会升高心血管病风险?研究者指出,两种机制或许可以解释这一问题。我们知道,LABAs或LAMAs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分别通过激活交感神经β2肾上腺素受体(β2R)、抑制副交感神经毒蕈碱M3受体(M3R),引起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既往研究证实,COPD患者使用LABAs或LAMAs后,体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如白介素增高,进而升高心血管病风险。
基于此,研究者指出,在启动LABAs或LAMAs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在处方LABAs或LAMAs这类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时,应仔细评估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血管健康检查,尤其是心电图检查和心率测量。
对于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注意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观察用药30天内的症状变化,必要时在治疗初期启动心血管病预防治疗。
延伸阅读
治疗COPD的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s),主要有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对β2受体的选择性高,用量小,副作用少,一天两次给药,使用方便,是治疗COPD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改善COPD患者症状和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
至于长效M受体拮抗剂(LAMAs),噻托溴铵与M1及M3受体亚型解离速率较慢,药物作用时间更长更有效,一天使用一次,可以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减少过度通气,减少中重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发生。LAMAs除了扩张支气管作用,也有抗炎、抗增生和抑制气道重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