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33岁跑友猝死 半程马拉松危险性不容忽视

  此次深圳马拉松比赛期间天气良好,但还是有多名选手因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其中一名33岁的深圳男子途中倒地,情况危急。现场有群众介绍,救助人员到来及时,但最终未能挽救生命。

  近期天气转凉,而部分马拉松依然在南方地区进行。此前曾有跑友在上海马拉松心脏骤停,所幸被路过跑友施急救术救活。而珠三角地区近两年已连发两起半马途中猝死事故。去年死者生前曾是特种兵。两起事故再次凸显了半程马拉松存在的危险性。悲剧是不少参赛选手往往视半马为晋级全程马拉松前的一个过程,并未引起重视,就此酿出了悲剧。

  随后,2015深圳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公告,原文如下:

  2015年12月5日上午10点40分,2015深圳国际马拉松赛半程马拉松的参赛者姚某,男,33岁,在离半程马拉松终点400米时突然倒地。马路对侧救护车医护人员目击参赛者倒地,发现此参赛者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心电监护提示:室颤,医护人员立即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等现场抢救,并同时转运到南山区人民医院救治。15分钟送达南山区人民医院,医院立刻组织专家组进行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组委会对死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据了解,死者姚广军,1982年出生,在深圳从事销售工作,还有自己的公司,平时算是工作比较拼的人。但是身体不错,一向有健身习惯,此前也多次跑马拉松,当天出发前状态也不错。老婆下个星期就到预产期了,还有一名6岁女儿,刚上小学。

  怎样跑马拉松才不容易猝死?

  1.不能盲目参赛

  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赶潮流参赛。而极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从5k、10k、半马到全马的过渡,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参赛,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2.拒绝短期训练

  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赛前若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放弃比赛。赛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合理饮食。

  3.赛中学会自我保护

  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根据日本方面的数据显示,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是跑速是每小时9至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5到4.5小时的“业余高手”。

  而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冲刺阶段。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这是心脏不适,应停止跑步。在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但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所以一定要适量补水。

  4.有运动习惯者不能太自信

  最近发生的几起马拉松猝死事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出事情的往往是青壮年,他们都有运动的习惯,却倒在了难度相对较低的十公里跑这个项目上。一直有运动习惯的人首次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其实是存在风险的。“比如有人每天打一个小时篮球,他认为自己体能充足,跑马拉松不成问题,但其实这两种运动强度并不一样。”运动项目不同,训练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转项目时应该要有足够的训练时间。

  5.不要快到终点时去冲刺

  马拉松最容易出事的阶段就是冲刺,看到牌子上说要到终点了就冲刺,这种情况最易发生意外。因为在身体已经接近透支极限的情况下,盲目的冲刺只会给自己的整个生理系统以最后的崩溃一击。

  专家建议下列人不宜参加马拉松

  (一)未经系统训练者。

  (二)如果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心绞痛)的人。

  (三)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人。

  (四)患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人,特别是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人。

  (五)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病、心肌炎的人。

  (六)严重心律不齐者。

  (七)糖尿病患者。

  (八)高血压患者。

  (九)过于肥胖者。

  (十)年龄过大者。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