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需要服用那些药物?

  各种引起自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都可以或加重手术后移植血管病变。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此针对这些易发因素,手术后需要坚持服药,减缓疾病发展速度,尽量延长桥血管寿命,保持身体健康。

  具体可以选择如下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

  为了减少由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激活引起的桥内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最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为肠溶阿司匹林,常规剂量为每日100-300毫克,一般建议手术后终身服用。服用期间注意有无胃肠道反应及药物的禁忌症。

  2、硝酸酯类:

  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选择性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常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犁酯、单硝酸异山犁酯等。

  3、降脂药物:

  移植血管特别是静脉材料非常容易发生血管硬化,控制血脂可以有效减少临床事件的发生。血脂指标最好降至正常以下。常用降脂药物为他叮类,如立普妥、舒降之等。但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由于个体差异,对某些病人的肝功能影响明显。

  4、降压药物:

  手术后血压最好维持于正常水平,如果经常高于140/90mmHg,应接受降压治疗,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上两种建议同时服用,多项临床实验证明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桥血管使用了挠动脉,建议钙离子拮抗剂服用半年以上以防止挠动脉痉挛,也可以作为降压药物使用。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部分病人会产生干咳的并发症,严重时应该改用其它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的调节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降糖药物:

  糖尿病病人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可用口服制剂或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也可选择胰岛素泵,血糖的初步调节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病人已经掌握了调节方法和规律后再自行调节,尽量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稍高范围之内。

  6、其他辅助药物:

  如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保肝药等根据个体不同情况选择,但使用之前最好咨询专科医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服药过多产生协同作用。

  (实习编辑:谭超堂)

相关推荐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辛伐他汀片(彼迪)
辛伐他汀片(彼迪)
1.高胆固醇血症 (1)对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当饮食控制及其他非药物治疗不理想时,可予辛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不但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而且可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率 (2)在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脂血症并存而以高胆固醇症为主的患者,辛伐他汀可降低胆固醇水平。 2.冠心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
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溴吡斯的明片(SUNVE)
溴吡斯的明片(SUNVE)
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胀气及尿潴留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