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取消查看收藏夹

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保健 > 家庭保健

危险因素、传播途径及监测指标

2018-05-06 14:02 大医精诚收藏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侵入性诊疗操作,破坏皮肤粘膜屏障。如外科手术、各种穿刺、各种插(留置)管、气管切开等。
 
(2)现代医疗新技术,如器官移植、人工装置、人工关节、人工晶体。
 
(3)损伤免疫功能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等的广泛使用。
 
(4)基础疾病致宿主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肾炎、艾滋病等。
 
(5)使用能引起正常微生态失衡的抗菌素,破坏集体正常微生态屏障。
 
(6)其他原因:如医院消毒、灭菌存在缺陷、医疗场所过于简陋等。
 
医院感染传播的三环节: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感染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2、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4、消化道传播:称粪-口传播,医院感染中常见有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经口获得感染。
 
5、血液/体液传播:血液和血液制品含有病原体,可通过输血、血制品或血与污染血接触引起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6、垂直传播:
 
1)通过胎盘屏障,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从母体传给胎儿;
 
2)产程中新生儿通过吸入阴道分泌物或产伤致母婴血液传播;
 
3)哺乳。
 
7、医疗器械和设备:侵袭性诊疗设备和仪器如内镜、各种导管等,侵袭性操作既可带入外源性感染,又可将自身细菌带到另外部位,如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可将上呼吸道细菌带到下呼吸道引起内源性感染。既可发生接触传播,也可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甚至呼吸道传播如SARS。
 
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医院感染监测部分指标:
 
医院感染发病率:三级医院的感染率≤10%
 
漏报率<10%
 
Ⅰ类切口感染率≤0.5%
 
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消毒剂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透析用水细菌含量≤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更多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健客网健康问诊(jk-zixun),还有专家在线免费问诊

相关内容

在家也能看病?专业医师24小时在线免费服务

咨询医生

精彩热文

用药疑惑还找百度?用药指导给你专业解答

立即咨询

点击进入健康资讯

新闻肝病肿瘤减肥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