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中医中药针刺治疗

  耳鸣的中医中药针刺治疗

  耳鸣,是指听觉器官并未受到外界声响刺激,而自觉耳内鸣响,或如蝉声,或为潮声,可由听觉的传导器,感音器,听神经传导径路的病损,以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所引起的。中医古籍《外科证治全书》云:“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

  耳鸣在中医有不同的证候,如风热袭肺耳鸣,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耳鸣,耳鸣如刮风样,并有耳闭胀闷感,伴风热感冒的症状。肝火耳鸣,突然发作,耳鸣声如钟,或如风雷声,或如潮水声,舌红苔黄,脉弦数。肝阳上亢耳鸣,眩晕胀痛,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肝血不足耳鸣,耳鸣如蝉,时轻时重,伴有眩晕,目干,舌质淡,脉细。肾气不足耳鸣,日久不愈,伴有畏寒肢冷,腰膝疫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肾阴虚耳鸣,耳鸣逐渐加重,病程往往较长,鸣如蝉声,音低而微,伴有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细数。另外还有心肾不交耳鸣、脾胃虚弱耳鸣、火耳鸣、气滞血瘀耳鸣等等不同的征候。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宗脉入耳”,故耳鸣的发生与肾、宗脉有直接的关系。最近我诊治一位60多岁女性。她自觉耳内鸣响1年余,近日加重,时如蝉鸣,时如雷鸣,难以忍受,曾服西药及西方草药治疗,症状无改善,故就诊于中医针灸治疗。舌淡红,苔少,脉沉弦。证属肝肾不足,宗脉失养。

  治以滋补肝肾,疏通宗脉。

  针穴取太冲、太溪,用补法;中渚、翳风用泻法。针刺中渚穴时,施以提插捻转。针刺后,病人即感从手背有一股凉水沿着上肢外侧面中间向上流动,到肩部、颈部、至耳后流入耳中,针刺几分钟后,患者高兴地讲,耳内鸣响症状减轻。15分钟后,行针1次。起针后,耳内鸣响消失。巩固疗效,治病求本,再加服补肝肾的中药,半月后来诊室告知,耳鸣症状全部消失。此病例,患者为年老女性,结合舌脉象症状,证属肝肾不足,宗脉失养,故针刺取肝肾两经原穴为主穴,以激发脏腑经络中的原气,调和气血。手少阳经为宗脉之一,入耳中,取中渚、翳风两穴为配穴,以疏通宗脉、利耳窍。上病下取,四穴相配,气至病所,宗脉疏通,气血调和,加补肝肾的中药以治本,疗效显著,耳鸣消失。

  中医针灸治疗耳鸣是根据不同的证候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参合才能做出对疾病的判断,所以,单单通过电话和通信,很难对郑女士你的耳鸣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如上所讲,耳鸣有很多不同的征候,治疗的方法也是完全不相同的,为了更好地对你的耳鸣做出判断和治疗,需要详细地检查你的脉象和舌象,所以,亲自通过中医师的检查对症治疗是有必要的。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耳鼻喉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