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生活的动力,笔者从小就听妈妈说“我们努力工作、省吃俭用,一切的期望就是未来你能好好读书,有出息”。那我们的孩子生活成长的动力(家长的主体生活是工作,孩子的主体生活是学习)是什么呢?古人有的是目标型动力,比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或者自我鼓励型,比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再或者就是笔者父母的类型,权且叫期待型吧,其实叫压力型更好,比如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说了这么多,那学习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孩子不得而知,甚至我们很多成人也说不清楚。但家长们总不厌其烦甚至现身说法告诫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希望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而现实却往往与家长的美好愿望相去甚远,厌学、退学的孩子频频出现。当孩子的生命中只有不知目标与意义的单纯行为时,其内心是痛苦、无奈的,而此时成人是否考虑过孩子的内心感受?可能有些家长没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却是一味寻找补习班、要求孩子不断学习。但是家长您可知道,您的孩子智力水平是可以完成现有学业的,补习班的存在不是您的最后稻草。当孩子不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可能像家长、老师所期待的那样努力学习,从而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可以说,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家长煞费苦心,甚至威逼利诱各种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前两天收到一位高二学生家长来信,里面竟附有几张对孩子成绩升降的奖惩清单复印件,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我认为学习动力是一种潜能,一个人学习的真正动力绝非来自周围环境和外界压力,而是来自于人的内心,即内驱力。这才是孩子内在的力量,给孩子以目标,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才会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忽略所有辛苦。所以需要您更加关注孩子内在的潜能,以科学化的管理来进行激发,不是照本宣科讲大道理,要从情感和心理方面支持孩子。
做到从情感和心理方面支持孩子,家长要力图避免按照个人价值观来评判孩子,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尊重他们的选择。鼓励孩子在喜欢的领域下工夫,体会学习的快乐。并让孩子认识到想在某一领域取得成绩需具备必要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孩子将兴趣迁移到其他学科。父母情感方面的支持越深厚,越有利于内化成孩子的精神动力,让孩子勇于面对各种困难。美国著名教育专家艾米·莱兹伯格曾经说过,家长成功的关键是要让孩子相信你说的话,保持孩子独立性,合理建议才是有效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不要先于孩子去动手解决,而应当尝试与孩子沟通,可以把您的经验变为建议给予孩子。其实就如同应用心理学的作用一样,帮助您少走弯路,规避风险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