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妈妈就生病 小心分离焦虑症

  一、幼儿分离焦虑案例分析

  每逢到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幼儿园都会迎来一批新入学的小朋友,而这些小朋友没几天就会陆陆续续地生病,这已经成为了幼儿园老师们见怪不怪的现象。孩子们从备受家人照顾的环境中来到一个一对多的幼儿园环境中,无法得到家里独享的关注和细致的照顾,环境上有了巨大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心理断乳”——与亲密的家人分离,独立面对一个陌生而又充满竞争的环境,从而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

  不仅孩子上幼儿园,平时妈妈(如果主要是由妈妈带孩子)要是想出去享受一会儿自由,有的孩子都不会给妈妈这个权利。晴晴的妈妈说自己很想和老公能找个时间独自出去享受一下二人世界,晴晴的姥姥也说愿意支持女儿放松一下,可是问题是,每当晴晴妈妈想要离开女儿,她都会大哭大叫,回来后她还会调皮捣蛋折腾人,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消除这种分离焦虑的情况。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分离焦虑是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在6岁前的孩子身上。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6岁前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这些分离焦虑也在一步步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仅是现在,将来孩子离开家去旅行或者去学校住宿同样还会面临这个问题。

  发生分离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难以应付变化了的环境,亲人离去后缺少安全感,另外也与家长的策略有很大关系。

  二、如何消除焦虑情绪

  面对孩子分离时候的哭闹,尽量不要使自己崩溃,忍住不要让自己妥协,一定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强调你一定会回来的。那些3岁左右的孩子恐怕听不懂你所谓的“1个小时候后就回来”这样的时间词语,你一定要将你回来的时间与他的活动或者时间表联系起来,如“你睡完午觉我就回来了”,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分开这段的时间概念,让他心里有数;

  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离开家会缓解一部分分离焦虑,如周末老板忽然叫你去加班,你可以让爸爸带孩子去公园,你们一同出门就比你一个人出门让孩子能更容易接受。

  或者当你要离开家时,让家人安排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你可以在他进行得正兴高采烈的时候离开,孩子可能会哭闹一阵,但是由于有那个感兴趣的活动,他就很有可能会转移注意力继续玩他的东西;

  要承认孩子不想让你走的情感,但绝不鼓励他这个行为。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不愿意看到妈妈离开家而不带你去,我也知道你心里很难过,可是我会回来的。”不管有多困难,也要将他的小手从你的裤子上拿开,像平时那样与孩子告别,微笑而坚定地离去,记住,千万不要往后看,断然的态度很重要,你越犹豫和不舍,孩子就越觉得你走之后他的环境越不安全,就越缠住你不放。因此,一定要克制住自己,先将内心的焦虑彻底甩掉,在孩子面前不显露出蛛丝马迹。如果在父母的脸上流露出哪怕一点点的焦虑,对孩子来说都是雪上加霜;

  如果有可能,回来时尽量要给孩子带回他期盼的东西,如:“我今天加班会很晚回家,你睡觉的时候恐怕我也回不来。但是明天一早你一睁开眼睛就会看到我,我们还一起吃早饭,之后做你喜欢的体操。”或者最直接的:“我会买你一直想吃的草莓口味的饼干给你。”当然,你说到一定要做到;

  在与孩子分离时,最忌讳的就是“偷偷地溜走”,当孩子找你时发现你不见了,而又没有人和他解释原因的时候,他会感到被抛弃和受骗了;

  很多妈妈面对分别时候孩子的痛哭心里都很难受,你可以在离开后打个电话问问孩子的情况,这样也可以缓解自己的焦虑。但是,一般情况下,电话那边的家人都会告诉你:你一离开,孩子就不哭了。

  有的时候由于出差或者住院治疗,你可能不得不长时间离开自己的孩子,这时候更要讲究一些策略,事先做一些准备,否则孩子由于长时间见不到你,又不能理解别人对他的解释,就会长久地陷入被抛弃的恐慌中。例如你要出差,就要先和孩子玩“妈妈出差”的游戏,在游戏中告诉孩子自己工作的情景,以及孩子可能对你的想念,之后来一个“回家见面篇”结束,反复地和孩子演这个过程,让孩子在大脑里对这件事情有了一个预知,这样当妈妈真的离开时,他就会容易接受一些。

  三、专家妈妈贴心话

  如果妈妈由于带孩子而缺少属于自己的时间,久而久之就会脱离朋友圈子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妈妈可能会因为缺少自我的部分反而不能与孩子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常见的是唠叨、埋怨,因为她做出了太多的“牺牲”。如果一旦对孩子产生烦躁和不得不为之的任务感觉,而面对分离时孩子的依恋又不能痛下决心去追求片刻的自我宁静时间,“孩子离不开我”最终就会造就了一个“孩奴”妈妈,这其实无论对自己、对孩子和对丈夫都是不利的。离开孩子一段时间,给自己心灵一个喘息和自由的空间,这不是不管孩子的“自私”,而是对整个家庭更有利的一件事。

(实习编辑:笑笑)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育儿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