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我们把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未发育成熟,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可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视网膜病致盲高达10-20%
据了解,如今每年广州出生的早产儿中就有一两成患视网膜病变。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眼科主任项道满介绍,曾有研究对广州市盲校学生致盲及低视力原因进行过调查,发现近四成学生是因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而致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近年来盲童主要致盲原因,“如今每年广州出生的早产儿中,有10%~20%患有视网膜病变,如果不治疗,将会使孩子还没认真地看一下世界便失去视力。和老年眼病致盲相比,儿童盲的危害更大。”
项道满介绍,以前认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由于出生后吸氧不当引起,现在发现,即使接受了正规的吸氧也有可能发病,应该是与早产儿发育不成熟有关。晚期发现的病变几乎都可以致盲。
视网膜病变是因何而起?
据悉,正常胎儿在6-7月时,视网膜血管增生显著。约在8月到达鼻侧锯齿缘。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出生后继续发育。在周边,特别是颞侧锯齿缘附近仍为一无血管区。正在向前发育的血管前端组织尚未分化为毛细血管,这些组织对氧非常敏感。若婴儿吸入高浓度氧,易致血管闭锁及抑制更多的血管形成。除了吸氧,低出生体重和早产也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此外,维生素E缺乏、宫内缺血、贫血主动脉未闭等都可能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有关。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上病情发展程度不同,由轻至重分为1-5期。病变1-2期:其中85%左右的病例可自然退行,故不必作特殊治疗,只作定期观察。3期患儿一旦进展至阈值病变,需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治疗及时可以终止病变进展。对于4-5期患儿,多使用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来治疗,预后欠佳。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视力障碍。光觉、形觉和色觉是眼部的三个功能,而形觉功能较为精确的表示就是视力,有中心视力与周边视力两种。人都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取中心视力,通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获取周边视力。所以说视力障碍即是人的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出现问题,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视野缺损。视野是指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整个范围,而视野缺损是指我们从眼睛看到的范围的中心周围或者中心附近有盲点,表示患者看东西的时候会有阴影挡住视线的错觉,有时候某角落还会完全黑影,没有任何东西。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就是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部分不能正常工作,从眼部发给大脑的图像则会不完整,甚至全部缺失。
玻璃体有血迹。玻璃体有血迹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眼外伤或者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造成的视力危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就会出现这个症状。
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出血是很多病所共有的病症,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就有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临床上一般通称为眼底出血。简单的说,视网膜出血就是指视网膜里的毛细血管、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有血液渗出。
那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如何预防呢?
早产儿视网膜宝宝的预防方法
对早儿严格限制用氧,是唯一的有效预防措施,除非因发绀而有生命危险时,才可以给以40%浓度的氧,时间亦不宜太长。
此外,维生素已早期大剂量应用也可能有一定预防作用,及早发现,及时施行冷凝或激光光凝,有阻止病变进一步恶化的成功报导。另外,为了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活动期重症病例,必须经常予以散瞳,以免虹膜后粘连。
总之,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也必须要重视,积极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