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东方胸外科论坛(OCTS2017)成功举办

初夏浦江,日和景明。作为上海市医学会东方系列品牌会议之一的第四届东方胸外科论坛于2017年5月12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庆会议厅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共同主办,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共同承办。
 
本次论坛恰逢上海市医学会创立100周年纪念。百年来,上海医学界仁术济人、仁心济世,不仅获得了全国医学界的赞同,更是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上海亦是我国胸外科的发源地:建国初期,黄家驷、顾恺时、兰锡纯、石美鑫等老前辈在上海开始了中国胸外科的初期探索。几十年来,历经几代胸外科人的传承与发扬,上海胸外科的临床诊治及科研水平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尤其是近年来,上海胸外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无论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入选科室,还是科研竞争力国内排名,无论是上海胸外科学科建设和诊疗水平,还是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基础研究,都在国内引领了胸外科的发展方向,在胸部微创外科、肺肿瘤外科、食管外科、气管外科、肺移植等亚专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保持了上海胸外科在中国乃至国际的领先地位。而两年一届的东方胸外科论坛便是全面展示上海胸外科界海纳百川、中外交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最佳舞台。
 
在开幕式上,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张逊教授、高树庚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赫捷院士、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姜格宁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五位专家回顾历史、继往开来,对本次会议的圆满举办寄予了厚望。
 
肺外科专题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徐志飞教授首先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上海胸外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提出上海胸外科发展的目标——形成“四大化”特点,即多样化,国际化,高端化和品牌化。这也是本次会议以及所有胸外科人共同追求的理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支修益教授为我们做了一场关于“中国控烟与肺癌防治策略”的精彩演讲。通过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支教授指出了中国肺癌高发的原因,从“三霾”五“气”的角度谈肺癌防治,着重倡导胸外科医生积极参与控烟与肺癌防治和筛查工作。在肺癌高发的今天,支教授的演讲和呼吁值得引起我们每个人的关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院的HisaoAsamura(浅村尚生)教授在大会中发表题为“Segmentectomyforlungcancer:akeynotespeech”的演讲。他从肺癌手术的演变讲起,结合大量实验进行分析,为学者全面介绍了肺段切除术在治疗肺癌的应用及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高树庚教授探讨了“解剖性肺叶部分切除在早期NSCLC中的应用”这一话题。他指出“做不做”,“做哪里”,“怎样做”以及“病人获益如何”是早期肺癌肺段和亚肺叶切除的关键问题,并从这四个方面为学者进行详细的介绍。本次大会主席王群教授通过对NCCN历年亚肺叶切除适应症指南进行分析,呼吁中国胸外科医生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制定更科学、更适用于我国患者的指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罗清泉教授为学者带来“机器人肺切除”的分享。通过大量手术及研究,他总结出机器人手术的优缺点,并认为在病人选择恰当的前提下,机器人手术是安全可靠的,优势部位优于普通腔镜。
 
食管外科专题
 
来自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赵盈凯教授发表题为“Cost-EffectivenessofMinimalInvasiveEsophagectomy-Apopulation-basedstudy”的演讲。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相加庆教授对食管癌二野,三野淋巴结清扫随机的对照研究的初步结果进行汇报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谭黎杰教授就“新辅助治疗后MIE”这一主题做出演讲。他指出对于局部进展期的食管鳞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是大势所趋。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最佳方案亟待深入的研究和明确,以努力改善患者的预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李鹤成教授从机器人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手术操作及瑞金医院统计数据这两方面为学者详细介绍了“RATE胸内吻合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食管外科的李志刚教授对两种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机器人辅助术和传统腔镜术的手术方法、器械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平红教授介绍了食管疾病的内镜治疗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纵膈、气管、移植外科专题
 
来自德国Essen大学的Dr.ClemensAigner从basics,resectiontechniques,functionalissues,surgicalapproach,advancedstages五个部分对肺实质切除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胸科医院的方文涛教授在大会上分享有关“进展期胸腺肿瘤的综合治疗”的研究,他提出诊疗胸腺肿瘤的基础是分级诊疗。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的陈昶教授给学者分享了肺移植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赵珩教授从中国气管外科的奠基人黄偶麟教授讲起,将气管外科的过去、现状与未来清晰全面的展现在听众面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代表与学者分享长征医院10年间外科治疗胸壁肿瘤的经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陈晓峰教授就“胸腺瘤及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转化医学和新技术专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谭强教授讲述了组织工程气管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海泉教授从免疫治疗学角度对“PD-L1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发表演讲。他强调外科医生要不断学习,在学术领域更深入研究,不做只会操手术刀的“手术匠”。AME出版社社长汪道远用原创思维看“胸外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通过对胸外科大数据特殊性和人工智能的分析,汪社长提出医疗治疗与研究不应只关注数据与科研,更要以人为本,关注患者情感和生活质量。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的赵德平医生对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进行详细的介绍。他认为经剑突下单孔VATS适用于早期肺癌或肺良性病变,主要优点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和皮肤麻木。手术安全可靠,但是难度相对大,要求胸外科医生具有丰富的单孔VATS经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丁建勇教授发表题为“改良剑突下全胸腺切除术的初步探索”的演讲。通过对不同切除术的对比研究及手术探索,他认为剑突下全胸腺切除术是外科发展的新方向。
 
胸外科并发症专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棣教授对“难治性支气管胸膜瘘”近十年来的发展进行总结。他提出BPF合并慢性脓胸仍是胸外科医生的挑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曹子昂教授从重度吻合口狭窄的病因谈起,细致的介绍了治疗顽固性吻合口狭窄的手术设计理论及实操经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陈和忠教授最后对食管胃吻合口瘘的防治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胸外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