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跟我做预防心脏病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成药

  大家都知道心脏病是很难治疗的,随着医学技术的发达,治疗心脏病的技术有了大的提高。患有心脏病的人知道,该疾病是很容易复发的,那么为了减少心脏病对患者带来的危害,我们就要及时做预防,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心脏病的预防方法。

  1、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年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年,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要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2、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年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3、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4、戒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5、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6、适量饮酒: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7、当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年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8、控制情绪: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

  病毒性心肌炎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常见的有肠道病毒感染和呼吸道病毒感染,一般经过长期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痊愈的,少数会出现死亡。所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要重视早期的治疗,通过及时的治疗减轻心肌的炎性反应,缩小心肌损伤的范围,减轻心肌纤维化的程度。那么,常见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成药有哪些呢?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制剂:

  1、抗病毒口服液:每次10—20m1,每日3次口服;板蓝根冲剂每次10g,每日4次。适用于热毒侵心者。

  2、玉屏风颗粒冲剂:每次1包,每天3次。适用于表虚自汗者。

  3、心通口服液:每次10m1,每日2~3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4、天王补心丹: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阴虚内热,心神不宁者。

  5、宁心宝:每次2粒,每日3次。适用于心肾不足,心悸,脉迟律不整者。

  6、心宝:每次1—2粒,每日3次。适用于心悸,脉迟缓或脉律不整者。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注射剂:

  1、清开灵注射液:肌注,2-4ml/次;重症者静脉滴注,每日20-40ml。适用于发热者。

  2、双黄连粉针:静滴,每日1次。适用于热毒侵心者。

  3、生脉注射液:肌注,每次2-4ml,每日1-2次;或静脉滴注,每次20-60ml,益气养阴,复脉固脱,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4、参麦注射液:肌注,每次2-4ml,每日1次;或静脉滴注,每次10-60ml,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5、黄芪注射液:静滴,每次20-60ml,适用于本病心气虚损者。

  6、参附注射液:静推,每次20-40ml,速度宜缓慢(5分钟以上),或稀释后使用,根据病情于5-30分钟内重复1次,可连续用药2-4次;静滴,每次50-100ml。适用于阳虚欲脱者。

  7、丹参注射液:静滴,每次30-40ml,适用于瘀血阻滞者。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相关推荐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精一)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精一)
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球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块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Eisai)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Eisai)
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剂;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
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近年来尚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此时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胸外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