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 护好心脑血管

  同时,身患高血压或者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心肌梗塞、中风、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急剧增高。有调查显示,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最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提醒大家,天气冷了,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趁虚而入。

  季节更替让疾病有机可乘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为何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冬季节最易高发呢?专家介绍,一方面,秋冬季由于空气相对于其他季节来说湿度不高,这样会使人体的交感神经变得兴奋,整个人就会变得比平时烦躁,这个时候,如果有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就会抓住"机会",趁机捣乱。其次,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加上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控制饮食清淡为主

  心血管病防治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并且通过合理的饮食积极控制体重。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所以控制饮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很重要的条件。

  心脑血管病人正确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应季水果。增加纤维膳食,也就是多吃粗杂粮、干豆类、蔬菜、水果等。尽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如动物的脑、内脏、蛋黄等。有的人以为海鲜类较为安全。

  其实有些海鲜的胆固醇含量也是较高的,如螃蟹、无鳞鱼等,这些海鲜要少食。一般来说保护心脑的食物有:薏米、海带、芹菜、木耳、燕麦、豆类、菠菜、核桃、杏仁等,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一些,这些食品里含有大量的VE和VB6。

  具体来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多吃粗粮食物,这样可以增加人体内复杂糖类和纤维素的含量。并且对于糖分的总摄入量应该保持在60%-70%之间;应以植物性脂肪为主,可以适当食用少量的瘦肉、家禽或是鱼类,并且脂肪的总摄入量应该保持在30%以下。

  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要保持在300毫克以下,尽量不食用动物内脏,因为动物内脏属于高胆固醇的食物,有些动物内脏中的胆固醇含量甚至超过了3000毫克;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含量也不宜过高,可以通过牛奶、酸奶、鱼类、豆类等食物获取。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