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

  新一代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是一种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强抑制剂,它通过可选择性地、不可逆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结合,使与之藕联的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点不能暴露,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它结合,并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从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

  急性脑梗死治疗目的在于减轻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目前理想的治疗是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化酶,因而能阻止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但不能抑制血小板的分泌和再损伤上皮的粘附,对于ADP等其他刺激产生的血小板激活也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值得一试。

  那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怎样呢?研究者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拜阿司匹林0.1g,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0.1g,每晚1次。基础用药均为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血塞通0.4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5d。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血栓药物,同时控制原发病,观察给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观察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62/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49/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其神经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组改善较单用拜阿司匹林组更明显。

  在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皮肤瘀点2例,轻度牙龈出血1例,胃肠道反应4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均未行特殊处理,坚持完成2周治疗,监测血白细胞、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粘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未见严重出血情况。因此,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相关推荐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
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帅信)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帅信)
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1.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2.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3.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4.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合并在溶
银杏叶片(易亨)
银杏叶片(易亨)
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