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脑中风是缺血性脑中风
据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志文教授介绍,脑中风包括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两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缺血性脑中风,即人们常说的脑梗塞,占所有脑中风的85%。多数脑梗塞并非是颅内血管本身的问题,而是脑血管以外的栓子脱落进入颅内血管所引起的栓塞,其中颈内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颅内血管约占60%。
张教授说,占人体重量2%的人脑,所需血液占到全身供血量的15%-20%。脑血液供应的主渠道是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其中两侧颈动脉为脑组织供血达80%以上。这些动脉在颅内又分成众多分支穿入脑内,供应脑组织的各个重要结构。一旦这些血管发生狭窄,其破裂、脱落后的斑块和血栓会随血液流到脑部的一些血管,小栓子造成了不同脑叶的脑栓塞,大栓子则引发了大面积的脑栓塞,引起相关神经组织缺血乃至坏死,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昏迷、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偏盲、智能障碍等,某些部位如脑干的梗塞甚至可以造成病人死亡。
夏季气温高热易发脑中风
张教授说,气候变化是中风的一大发病诱因。每年夏天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尤其是在高温闷热的桑拿天,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者就会急剧增多。这是因为夏季气温高热,皮肤血管扩张,势必造成大脑血流减少,血压波动,尤其是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慢性病患者,易诱发脑梗塞性脑中风;有的人把房间空调温度调得太低,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会诱发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中风的概率增高。
另外,夏季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人体每天大约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水,这虽然对人体防暑有益,但这要通过血液循环比平时高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病人的血液循环负担。当水分补充不足时,就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诱发缺血性脑中风。同时,在高温环境下,人们情绪紧张,易烦躁,体内应激反应增强,易诱发血管疾病;加上夏天由于气温高热,人们睡眠不好、休息不良、饮食紊乱,人体处在疲劳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释放水平改变,刺激血管收缩,也会诱发血管病变。
(实习编辑:李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