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流产也可能会得脑卒中

提到脑卒中,很多年轻人感觉离自己很遥远,但这几天我们科收了一个31岁的女孩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患者以“头痛,右手麻木无力8小时”为主诉由门诊入院,CT结果回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入院第2天,在局麻下行DSA+取栓术,在上矢状窦、左侧橫窦、左侧乙状窦静脉取出大量红色血栓,给予抗凝、改善循环、脱水降颅压、肢体康复等治疗,术后第10天,患者好转出院。

入院后患者危险因素的筛查,没有发现明显危险因素,只有12天前有一次流产史,怀孕造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高凝状态就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个病因。

那么什么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指颅内静脉窦形成血栓,引起窦腔狭窄,闭塞,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压增高,它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在我国,CVST临床少见,约占所有卒中的0.5%-1%[1],多见于孕妇、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小于45岁的年轻人群[2]。

CVST的危险因素:

产褥期:遗传性高凝状态[3]、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既往血栓形成病史、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多胎妊娠、年龄>35岁、肥胖、剖宮产(尤其是产程中紧急剖宮产)

颅内或局部感染(颜面脓肿、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脑膜炎)

口服避孕药

心脏病、心梗、心瓣膜病

血液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外科手术

脑外伤

高热

全身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

中毒

脱水一一高凝状态:频繁腹泻、呕吐。

临床表现

头痛是CVST的最常见症状,约90%的病例可出现头痛,部分性或全身性痫性发作较动脉性卒中多见,40%的患者可有痫性发作,围生期甚至高达76%。局灶性神经性功能缺损是CVST的常见表现,可单侧或双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包括中枢性运动和感觉缺失、失语或偏盲,见于40%-60%的病例。20%左右的患者入院时就有意识障碍,入院时昏迷是预后不良的强烈预测因素。因此,对急性或反复发作的头痛、视物模糊、视盘水肿、一侧肢体的无力和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痫性发作、孤立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或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的患者,均应考虑CVST的可能[4]。

根据影响不同静脉窦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综合症状,常见的几种表现如下:

(1)海绵窦血栓形成:多继发于眼鼻面部感染,表现眼球突出、眼睑眼眶眶周结膜充血水肿,眼底瘀血水肿,眼球运动受限,孔散大,面部感觉障得等。

(2)横窦与乙状突血栓形成:多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窦炎,表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同侧眼球外展困难等。

(3)上矢状突血栓形成:颅高压症状、意识障碍突出,可伴癫痫(抽搐等)发作,出现对侧偏瘫、偏侧麻木。

(4)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多由静脉窦血栓扩展而来,表现头痛、呕吐、精神异常、部分性发作(一侧肢体抽搐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

治疗原则:

降颅压、控制痫发作、抗凝、对症、溶栓、取栓、抗感染等。

患者预后静脉窦血栓预后较好,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够痊愈,死亡率不超过10%,少数有复发。

健康指导

产褥期患者出院后应服用抗凝药物,对于病因明确且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华法林可使用3个月,对于病因不明确的高凝状态可服用华法林6-12个月,对于复发性CVST患者可考虑终身抗凝,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凝状态。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随意挤压危险三角区。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提高免疫力,减少颅内感染。

相关推荐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银杏叶提取物片(金纳多)
银杏叶提取物片(金纳多)
主要用于脑部,周围血流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
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
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地屈孕酮片(达芙通)
地屈孕酮片(达芙通)
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