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缓释片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氨氯地平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两种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两药均能通过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缺乏足够的钙离子,从而导致血管松弛,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缓释片两者的细微区别。

1.用法用量

二者都是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应用剂量相同,一般为5mg,最大剂量可用至10mg,一日给药一次。

2.降压作用

两药每日一次给药都能在24h稳定、有效的控制血压,降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1.长效原理不同

两者都是二氢吡啶类长效降压药,每日只需给药一次。但二者长效的性质是不同的。氨氯地平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而非洛地平半衰期短,只有10~16小时,但通过缓释技术,从而起到长效降压的作用。因此,非洛地平缓释片不能掰、压或嚼碎,而氨氯地平不受限制。

2.食物影响

非洛地平缓释片吸收完全但有明显的首过效应(进入体内时部分被肝脏灭火),生物利用度约为20%,当给予高脂餐或碳水化合物饮食时,峰浓度增加60%。和葡萄柚汁合用会使血药浓度升高2倍,尽量避免。氨氯地平生物利用度为64%~80%。不受食物及葡萄柚汁的影响。

3.起效时间

氨氯地平片2周起效,3~4周达最大降压效应需要,因而不宜在短期内增量或更换药物以间隔2~4周为宜,而非洛地平缓释片在服药后1周起效,故可在短期内加量或加用其他种类降压药物。

4.不良反应

有研究显示,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非洛地平缓释片低,因此,氨氯地平安全性上更具优势。

5.药物相互作用

二者均受P4503A4酶的影响,但非洛地平缓释片影响较氨氯地平更大些。非洛地平缓释片合用红霉素导致非洛地平血药浓度升高约2.5倍。而氨氯地平与红霉素同服未显著影响氨氯地平的血药浓度。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