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恢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发生于外科手术术中和术后的病人。

  发病因素

  包括肥胖、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糖尿病、口服避孕药、外伤、分娩等。

  临床主要表现

  下肢不对称和一侧肢体突然发生肿胀,伴有胀痛,特别是腓肠肌区的钝痛,行走时加重,浅静脉怒张。它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高危人群

  髋部骨折及术后下肢骨折及术后,尤其是术中应用止血带的患者。原发下肢血管疾病、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史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患小腿DVT的机会为40%~80%。

  健康教育

  对既往有周围血管疾病史的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血栓形成。

  (1)指导患者避免久站、坐时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应抬高患肢。

  (2)术后、产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经常按摩肢体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

  (3)告知患者腰带不要过紧、勿穿吊袜和紧身衣物,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如进行散步、抬腿、打拳等活动。

  (5)控制饮食,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戒烟、酒。要有自我保健意识,保持心情愉快。根据医嘱服用抗凝药,预防血栓再形成,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及与食物的相互影响,如菠菜、动物肝脏可降低药效,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合用增加抗凝作用等。

  定期复查

  术后前4周,每周复查凝血酶原时间一次。每月复查一次多普勒超声、腹部CT等,如出现下肢肿胀,皮肤颜色、温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下肢周径的测量方法分别为髌骨上缘15cm处和髌骨下缘10cm处,双侧下肢周径相差1cm有临床意义。

相关推荐

脉络宁颗粒(康之选)
脉络宁颗粒(康之选)
清热养阴、活血祛瘀。用于I、II期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肢体皮肤发凉,酸胀。麻木、烧灼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急性和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皮色异常等及恢复期轻中度脑梗塞引起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语言不利等。
脉络宁颗粒(康之选)
脉络宁颗粒(康之选)
清热养阴、活血祛瘀。用于I、II期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肢体皮肤发凉、酸胀、麻木、烧灼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急性和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皮色异常等及恢复期轻中期脑梗赛引起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语言不利等。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迈之灵片
迈之灵片
1、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后综合征引起的下肢肿胀、痉挛、瘙痒、灼热、麻木、疼痛、疲劳沉重感、皮肤色素沉着、郁血性皮炎、溃疡、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肿痛等。 2、用于手术后、外伤、创伤、烧烫伤所致的软组织肿胀,静脉性水肿。 3、痔静脉曲张引起的内、外痔急性发作症状。如:肛门潮湿、瘙痒、出血、疼痛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