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死亡事件为什么多发在清晨

   心律失常死亡事件为何多发在清晨?

 
  研究表明,Klf15可调节心脏的电活动;其次,可将其与24小时内源性节律----每日生物钟联系起来。如果用一条神奇的线来概括这项工作的作用,那Klf15就是联系生物钟和心律失常的第一个环。
 
  包括遗传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在内的心源性猝死具有昼夜变化的特点,且早晨醒来几个小时内发生率升高,第二个高峰发生在晚上。
 
  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甚至主动脉瘤破裂也往往发生在早晨或睡醒早期的数小时内。其他生物参数,包括血压、心率、血管张力及QT间期,也表现出昼夜变化的特点。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Klf15控制下的特异性离子通道。他们发现转录因子可控制电压门控钾离子(KV)通道相互作用蛋白2(KChIP2)----这是一种可产生瞬时外向钾电流的蛋白。Klf15与昼夜节律相互联系中,研究人员检查了Klf15启动区5KB的片段,并确定了生物钟所涉及的两个转录因子CLOCK和BMAL1的结合位点。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功能丧失和获得体内模型,发现Klf15表达不足或过度表达均可导致节律性QT变化、复极异常和室性心律失常。
 
  研究小组也想借此确定猝死高风险患者,甚至在健康人群中是否也可观察到Klf15突变,这可能有助于有助于解释一些看似无法解释的心源性猝死病例。klf15还具有一些诊断意义,如利用Klf15来研发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的药物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