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治疗——复律还是控制心室率?

  控制心室率或是好选择

  纵使我们对复律抱有很美好的愿望,然而永久性房颤很少可能复律。持续性房颤患者即使成功复律,但长期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后可一直维持窦性心律者也仅占50%左右。5个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德国的PIAF和STAF、北美的AFFIRM、荷兰的RACE、SAFE-TTrial)均证实,目前节律控制的结果并不优于频率控制。

  北美的AFFIRM是其中关于房颤治疗最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共入选年龄大于65岁的房颤患者4060名,分为心室率控制组2027名(β阻滞剂、钙拮抗剂、洋地黄类或其联合)和维持窦性心律组2033名。5年随访结果为: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在总死亡率和血栓栓塞(缺血性脑卒中)这些预后硬终点方面并不优于心室率控制,从而在总体上改变了房颤复律还是控制心室率的选择策略,使心室率控制成为房颤的一线治疗策略。

  控制心室率在以下情况才能作为一线治疗:无转复窦性心律指征的持续性房颤;房颤已持续数年,在没有其他方法干预的情况下(如经导管消融治疗),即使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也很难维持窦性心律;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风险大于房颤本身的风险;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左心房内径大于55mm,二尖瓣狭窄等,如未纠正,则很难长期保持窦性节律。

  复律新药效果不错

  在房颤治疗复律药物方面,最近不仅有新研究比较它们的治疗效果,还有一些新药值得关注。目前临床常用的房颤转复律药物有IC类和III类抗心律失常药。Bernard等比较了3小时内不同药物房颤转复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依布利特组优于胺碘酮组(50%和45%),且胺碘酮组有10%发生了低血压。依布利特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可预防性使用镁剂并密切监测。多非利特与依布利特作用相似,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口服多非利特对器质性心脏病房颤转复成功率(32%)明显高于安慰剂(1%),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所用剂量成正比,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尖端扭转室速的发生。

  决耐达隆是一种正在申请FDA批准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是胺碘酮的类似物。本身不含碘元素,心外不良反应较传统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小很多,可有效控制安静和限制性运动中的房颤患者的心室率。SSR1497744C是一种新开发的类似胺碘酮和决耐达隆的药物,比二者更显著地减慢心率、增加PQ间期和延长心房肌和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而对QT间期无明显影响。

  (实习编辑:谭超堂)

相关推荐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欧姆龙血糖试纸AS1
欧姆龙血糖试纸AS1
配合欧姆龙血糖仪一起使用测量血糖。
阿司匹林肠溶片(新汇)
阿司匹林肠溶片(新汇)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EE): ·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 ·年龄≥75岁 ·年龄≥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