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性白血病“慢粒”是一种发生在多功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位于我国白血病的第三位。
慢性髓性白血病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期一般为4至5年,这期间病情稳定,但一旦进展到急变期,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控制病情抑制进展对延长患者生命极为重要。
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唯一方法,但很多患者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行移植,因此靶向药物是标准的一线疗法。其中伊马替尼(格列卫)是最具代表性的靶向治疗药物。
然而,耐药和不耐受问题日益成为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道路上的严重阻碍,日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指出,我国约20%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对一线药物耐药或不耐受。因此,迫切需要新型药物问世。
黄晓军也透露,近日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用于“慢粒”二线治疗的“达沙替尼片”,有望为我国耐药或不耐受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达沙替尼片”将于2012年在中国上市。而已正式上市的达希纳(尼洛替尼胶囊),为那些对格列卫耐药或者不耐受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黄晓军指出,慢性髓性白血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其诊断依赖于血液检查,凡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白细胞增高,根据血象、骨髓象改变以及个别染色体和基因异常即可确诊。因此,如发现有贫血、浑身无力、脸煞白、不明原因发热、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血液专科进行检查。
(实习编辑:黄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