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导致孩子哮喘的过敏原有哪些么?快来瞧瞧

  食物过敏原

  奶及奶制品:

  牛奶及奶制品是儿童最常见的食物,也是诱发婴幼儿和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最常见食物。牛奶中含有多种蛋白成分,主要过敏原为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牛奶经高温煮沸处理后,其致敏程度可明显减弱。对没有机会母乳喂养,但又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可以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适度水解配方奶粉、深度水解配方奶粉、甚至游离氨基酸配方替代,也可以考虑采用山羊奶来替代。

  禽蛋类:

  以鸡蛋为主,其中蛋清中包括卵白蛋白在内的四种主要蛋白可导致人类过敏反应。蛋黄很少诱发过敏。此外鹌鹑蛋、鸭蛋、鹅蛋和鸵鸟蛋等也可不同程度引起过敏症状。

  海产品及水产品:

  许多研究已证实鱼类、虾类、蟹类、鱿鱼、贝类和蚌类等均可引起人类过敏症状,且致敏程度由弱到强。这些食物的变应原通常耐热,即使煮熟也常常诱发过敏。

  花生、芝麻、棉籽等油料作物:

  主要是与这些油料作物含有较高的蛋白和多糖有关,无论食用生花生仁或熟花生仁可引发过敏,上述食物制成油制品则很少诱发过敏症状。

  豆类及坚果类:

  以黄豆及豆制品、核桃、开心果、腰果、大杏仁、榛子、松子和栗子等坚果类的果仁引起过敏较为常见。

  水果类及某些肉类及其肉制品:

  如桃子、苹果、葡萄、柿子、樱桃、香蕉、芒果、柑桔类、杏、枣、菠萝和草莓等水果及牛肉、羊肉等食物可诱发过敏性疾病症状,特别是水果的种子和皮、腐败的肉类更容易诱发过敏。

  其他食物及食品添加剂:

  如谷类、芹菜、大葱、香料、咖啡及食品调味剂等。

  吸入性过敏原

  吸入性过敏原主要分室内过敏原和室外过敏原。室内过敏原包括室尘、尘螨、真菌和蟑螂等,室外过敏原主要包括花粉和真菌等。

  屋尘螨:

  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过敏原。70%以上的过敏病症与之有关。屋尘螨以人体脱落的皮屑为食物,主要寄生于卧室的床铺卧具、地毯或沙发上,在温暖而潮湿地区具有孳生优势。

  室内尘土:

  屋尘包括范围极广,主要包括人类的上皮脱屑、动物皮毛和脱屑、尘螨及分泌物、霉菌及代谢产物、花粉、棉花纤维、植物纤维、食物残渣等。屋尘中的有机成份是引起过敏的主要致敏原,平时避免扬尘。

  霉菌:

  室内空气中和环境大气中的霉菌及其分支孢属是引起过敏的主要过敏原。在沿海、热带、湿润多雨和海拔较低的地区,尤其在夏季,其周围环境和居室中的霉菌极易孳生。目前多雨的南方(如深圳)霉菌致敏非常多见。

  花粉:

  我国通常将花粉分为三大类。常见的春季致敏花粉包括杨属、榆属、柳属、松属、柏科、枫杨属、构属、白桦属、槭属、榛属、银杏属、悬铃木属、胡桃属、桉属、桑属;夏季致敏花粉以禾本科植物花粉为主,主要包括玉米、高粱、小麦、律草、莎草、藜科和苋科植物等花粉;秋季致敏花粉主要包括豚草属、蒿属、藜科等。

  昆虫及动物类:

  蟑螂已被认为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之一。家庭中豢养猫、狗、兔、鸟等宠物的分泌物、皮屑和脱毛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致敏原之一。许多儿童在室内豢养小鼠等啮齿动物的尿液中也有致敏蛋白的存在。羽绒服、羽绒被等已经证实可引起过敏。

  丝制品:

  主要是指用蚕丝作为原料制成的丝制品如丝棉、丝绸等或以丝棉作为棉衣、棉被的填充物或毛衣、地毯的辅料。

  此外,香烟也是重要并容易被忽视的过敏原,二手烟与三手烟的危害是不相上下的。

 

相关推荐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
1.本品适用于2岁至14岁儿童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包括预防白天和夜间的哮喘症状,治疗对阿斯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以及预防运动诱发的支气管收缩。 2.本品适用于减轻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引起的症状(2岁至14岁儿童以减轻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孟鲁司特钠片(顺尔宁)
孟鲁司特钠片(顺尔宁)
本品适用于15岁及15岁以上成人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包括预防白天和夜间的哮喘症状,治疗对阿司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以及预防运动诱发的支气管收缩。 本品适用于减轻过敏性鼻炎引起的症状(15岁及15岁以上成人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万托林)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万托林)
本品主要用于缓解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可逆性气道阻塞疾病)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及急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哮喘,或其他过敏原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
舒利迭以联合用药形式,用于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常规治疗,包括成人和儿童哮喘。这可包括: 接受有效维持剂量的长效β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目前使用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但仍有症状的患者。 接受支气管扩张剂规则治疗但仍然需要吸入性皮质激素的患者。 注:本品对50μg/100μg规格不适用于患有重度哮喘的成人和儿童患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哮喘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