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持续下降,但35岁以下的发病率却在增高。在今天(4月23日)举行的“宫颈癌/HPV预防教育项目”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子宫颈癌发病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专家表示,HPV感染多见于15岁到24岁的年轻人,保持固定单一性伴侣的性行为可降低感染几率。
女性第二大癌35岁以下发病增加
在女性肿瘤中,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女性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每年有40万女性罹患子宫颈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在10万以上。研究表明,子宫颈癌的诱发,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病原体有关。
专家表示,根据2009年全国年龄别子宫颈癌发病率最新数据,我国子宫颈癌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城市女性发病年龄比农村早。一项“1973-2004年上海市区子宫颈癌发病年龄特征变化”调查显示,虽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幅下降,但发病正呈现出一种年轻化的趋势。上海疾控中心于2010年所做的上海子宫颈癌的流行趋势分析研究显示,35岁以下发病的女性比例从1970年不足2%增加到2006年超过10%。
15-24岁青少年是感染高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与少儿卫生教研室副教授史慧静表示,单纯的HPV感染并不必然引起免疫系统健全的女性发生子宫颈癌,但在包括吸烟、其他微生物感染、特定的维生素缺乏、激素和免疫抑制等因素则可能促进子宫颈癌的发生。
“过早发生性行为、性伴侣不固定等活跃的性行为都增加了发病的风险。”史慧静表示,全球范围内的调查显示,HPV感染多见于15岁到24岁之间的年轻人,而对于青少年群体,伴随着性行为的提早和增加,其感染HPV的可能性也在日益增长。
专家表示,子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及早治疗可痊愈的疾病。对于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来说,一般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保留子宫,5年生存率可达到100%。
另外,目前全球已经有了HPV疫苗,接种主要目标人群是尚未发生性行为的青春期和青春期前期人群。比如,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在男孩和女孩分别达到11和12岁时接种HPV疫苗,对预防有积极意义。
据悉,本次预防教育项目为期5年,将在上海、北京等14个城市展开,对医务人员、青少年家长、学校卫生老师、普通公众进行健康教育。
》》有关子宫颈癌和HPV,常常会有一些误区:
1、没有性行为就不会感染HPV
HPV的传播途径,除性行为之外,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比如手接触了带有HPV的物品后,在如厕、沐浴时有可能将病毒带入生殖器官;或者是生殖器官接触到带有HPV的浴巾等物品,都可能被感染。
2、如果年纪还小,没有性生活,就不需要关注HPV
HPV不仅通过性行为传染,同样也能经口和接触传染。
3、中老年人与性绝缘,不用担心HPV和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的潜伏期一般长达十几年,如果40岁左右感染上HPV病毒未能及时消除,又从没有做过子宫筛查,即便到50岁不过性生活了,病毒可能在子宫颈继续存在。
4、没有出现症状就说明没有感染
HPV感染后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很多人感染了却不知道,但没有症状并代表没有感染。
5、人体免疫系统有能力清除HPV
HPV感染有低危型和高危型感染。如果感染的是低危型HPV,那么将来导致尖锐湿疣、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而高危型HPV感染后免疫系统的作用有限,持续感染比较容易导致子宫颈癌,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6、男性不会感染HPV
男性也有机会感染HPV,而且感染几率达到50%,这与女性感染率十分接近。据研究,男性感染HPV的生理机制与女性类似,而且男性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能力弱于女性。
7、感染了HPV就会得子宫颈癌
大多数HPV感染者在初次感染后都会自愈,不是所有的HPV可以导致癌症,不同类型的HPV对健康的影响不同:
高危型HPV是16和18型:导致75%子宫颈癌,70%阴道癌和50%外阴癌;
中危型如HPV-31、HPV-51型:有一定致癌可能、但致癌性弱于高危型;
低危型HPV是6和11型:导致男性和女性约90%的尖锐湿疣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