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或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通常会接受以根治为目的的治疗,但是治疗结束后2年内患者的复发风险较高,2年后患者发生第二原发肺癌的风险升高,而他们的最佳监测随访策略还存在争议。
ASCO对相关的14项研究进行了审查和总结,将《根治性治疗后肺癌的监测指南》发表在JClinOncol上。
目的人群:进行根治性治疗的I-III期NSCLC和SCLC患者(手术,立体定向放疗和化放疗治疗后)
1.肺癌影像学监测随访应多久一次?
I-III期肺癌患者应在治疗后的2年内,每6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监测随访,以发现复发。治疗2年后,患者应每年进行影像学监测以发现新的原发性肺癌。
解说:在治疗结束后的3年随访期中,CT监测可以发现三分之二的远处和局部区域性复发,以及>90%的第二原发肺癌,因此治疗后的CT监测实属必要。尽管更频繁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更多的无症状复发,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更早期的发现可以转化为生存获益,因此推荐频率为每6个月一次。
2.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是什么?
治疗后最初2年内,医生应使用诊断性胸部CT(强化CT为优)监测复发,CT应包括肾上腺部位。没有证据表明腹部和盆腔CT监测复发能够带来更多获益。
治疗后2年,医师应使用低剂量筛查性胸部CT以监测新的原发性肺癌。
不应该使用PET-CT作为监测工具。
解说:治疗后2年内肺癌复发风险可高达40%,而2年后,第二原发肺癌的发生率上升,监测的目标转移为发现新的原发性肺癌,因此,2年内应使用强化CT进行监测随访,2年后常规筛查用的低剂量CT可能是更优的选择。
3.一般状况或年龄等患者因素是否限制了随访监测?
对于临床上不合适或不愿意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可以省略影像学监测。年龄不应成为阻碍影像学监测的因素。推荐随访策略中联合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慢性合并症,以及患者偏好。
解说:根治性治疗后,12.3%患者发生局部或区域复发,21.5%患者发生全身复发,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以从复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或立体定向放疗(SBRT)中获益。而对于无法再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复发的意义降低。
4.循环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肺癌监测吗?
对于经过根治性治疗的I-III期NSCLC或SCLC患者来说,循环生物标志物不应该作为监测复发的工具。
解说:多种血液为基础的标志物在肺癌监测中的意义还不明确,CyFra21-1,NSE,C反应蛋白,CEA等标志物的假阳性率较高。而循环肿瘤细胞,microRNA,cfDNA等新型标志物在肺癌监测中的研究还在进行。一些研究发现,cfDNA可早于影像学2-5个月发现疾病的复发进展,但是领先的2-5个月并未增加生存获益,这段时间也不太可能把可根治的复发变成不能根治的疾病,因此不做常规推荐。
5.脑核磁(MRI)在根治性治疗后的NSCLC和SCLC的随访监测中的作用?
对于I-III期根治性治疗后的NSCLC患者,不应常规使用脑MRI作为监测复发转移的工具。
对于I-III期进行过根治性治疗而未行预防性脑放疗(PCI)的SCLC患者,临床医师应在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行脑MRI,第2年每6个月行脑MRI进行监测。对于接受过PCI的患者也可依照上述方案进行监测。
2年无病生存后,无症状的患者不需要常规行脑MRI进行监测。
解说:局部NSCLC患者的脑转移发生率约为5%-40%,PCI可使脑转移发生率降低超过50%,但是没有带来生存获益,反而影响了神经认知功能,同样,无症状患者行常规脑MRI监测也不太可能带来临床获益。
但是局限期SCLC(LS-SCLC)患者的累积脑转移发生率超过50%,广泛期(ES-SCLC)更是超过了60%。PCI可以改善初始治疗有反应的SCLC患者的生存。
对于ES-SCLC对初始治疗任何反应的患者,推荐第1年每3个月,第2年每6个月行MRI监测,这对于未接受PCI的患者格外重要,因为他们的18月累积脑转移发生率高达64%。而接受过PCI的患者可能也能从脑MRI监测中获益,因为他们的脑转移发生风险也很高(42%),而及早发现后行挽救性放疗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
对于LS-SCLC患者,未接受过PCI的患者应该行脑MRI监测,因为在治疗后2年内脑转移发生率为50%-70%。而脑MRI监测对行PCI后的患者价值不明,可以在和患者讨论后决定是否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