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除了常见的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即“药肝”发病也增加了不少,已经排在国人肝病的第四位。在药物性肝损伤中,西药导致的占55%,中药导致的约占45%。
偏信中药方子吃出肝硬化
老高今年50岁,在家务农,10年前查出乙肝,一直没正规治。后来听说镇里有个老中医治疗肝病很厉害,便去那里开了个中草药方子,吃了段时间,乏力、体力不支等症状好转了些。此后3年,老高一不舒服就煎药吃,很少去医院检查。
半个月前,老高突然变胖了,脸色蜡黄,时常觉得没力气,腰和下肢都有些浮肿,被确诊为肝硬化,并已出现了腹水,随后转往武汉市中心医院。经过规范治疗,老高严重的黄疸逐渐消退,肝硬化得到初步控制,后期还需要进行长期治疗。
“乙肝患者若延误治疗,很容易发展成为肝硬化,加上这名患者长期自行大量服用中草药,草药中某些成分超标,不断对肝脏造成损伤,以致加速了肝硬化的发展。”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李明杰主任分析,肝脏是药物转化和代谢的“解毒工厂”,一旦服用了不安全的药物或用药剂量和疗程不规范,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必然是肝脏。
三餐喂伢感冒药引发“药肝”
由于天气忽冷忽热,周女士和丈夫相继感冒,她担心7岁的儿子彤彤会被传染,于是一日三餐给伢喂服感冒药,没想到3天过去,彤彤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皮肤蜡黄。上周,她带彤彤在附近医院查出肝功能异常,连忙转到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做进一步检查。
甲、乙、丙、丁、戊肝都排除了,肝病医师怀疑为服用感冒药所致。在停药并对症治疗后,彤彤转氨酶恢复正常。
专家解释,感冒药能够起到退热、缓解鼻塞流涕的症状,主要在于其中含有名为“乙酰氨基酚”的成分,因过量服用引起肝损伤的病例临床并不少见。
因此,很多家长认为感冒药非常安全,除了给孩子使用成人药物预防感冒外,还在孩子感冒同时喂服多种感冒药物,或多倍剂量服用,这些做法都会导致“乙酰氨基酚”超量,加重毒副作用。在感冒药使用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不要服用止咳和感冒药物,6岁以下的儿童谨慎使用。
六类药物最易引发“药物肝”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临床上发现,有六类药物最容易损伤肝脏引发“药物肝”:包括抗结核药、降血脂药、抗生素、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等。此外,长期大量服用保健品和减肥药,也可能造成肝脏损伤,这部分人群要提高警惕,定期检查。
专家提醒,避免药物性肝损伤,最好的方式就是少用药、慎用药;不得不吃药时,应遵医嘱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避免超剂量服药和疗程过长,避免频繁用药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可在医生指导使用一些保肝药物,减少肝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