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案例


  李某,男,45岁,1995年2月初诊。腹胀如鼓青筋显露,腹围102 cm,面黄而晦黯,面目浮肿,四肢呈高度凹陷性水肿,咳嗽气短,大便后滴血,每次约30 m1,纳呆,神疲,语音低微,行动迟缓,口渴引饮,小便短少,每次30~50 ml,舌红,苔黄,脉沉细缓无力。

  肝功能检查示:ALT 416.75 mmo[/c1.s,A/G O.5:l,iFBIL 25mol/,L,乙肝两对半小三阳。曾用大黄、黄芩、甘遂、芫花、大戟等药攻治,疗效不佳。诊为臌胀,证属脾虚不运,水湿泛滥。治宜健脾益气利水。方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减。处方:陈皮6 g,法半夏12 g,党参、黄芪各30 g,白术60 g,茯苓15 g,甘草3 g,大腹皮20 g,厚朴、当归各10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便血止,口渴减,病有转机,仍用上方白术加至90 g。连续服药1个月后,患者突然出现腹泻水样便,每日十余次,泻后肿消,精神好转,胃纳增加,泻下十余次后不药自止。

  坚持服上方,每隔1周左右即腹泻十余次,亦不治自止,每泻完1次则见浮肿、腹胀症见消,肿不再增,精神胃纳好转,如此腹泻至肿消,腹水消尽而自行停止。守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而愈。复查肝功能:ALT 416.75 mmo]/c1.s,A/G1;1。‘TBILll斗moL/L,HBsAg阳性,腹围缩小至89 cm,随访1年未见复发,并能上班工作。[《新》1999;(2):49】

  【按语】 本案肝硬化腹水,病机为脾虚不运,水湿泛滥。本例病人全身浮肿,口渴引饮,舌红,苔黄,看似实证、热证,但用甘遂、芫花、大戟等逐水,非但不效,且病情日益加重,均为脾虚之候。笔者以大剂量党参、白术、黄芪之品,服药3剂,大便后不再滴血,说明通过补气摄血,药已中的,病有转机。

  故复诊白术量用至90 g,意在塞因塞用。经服药至1个月,腹水从大便中逐去。近贤顾丕荣指出:通过临床实践,重用白术,取效更捷。因白术具有健脾、利水、消肿之功。近代药理研究,证实白术具有增加白蛋白,纠正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并有显著持久的利尿作用,又能促进钠的排出。纵观白术的药理作用,符合现代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原则。……可见,白术补中寓利,堪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要药。惟其用量要重,轻证要用30 g以上,重证需用60 g左右。总结前辈治疗晚期肝硬化腹水的经验,重用参芪,特别是重用白术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健脾益气,使腹水从大便而去。

相关推荐

托拉塞米片(特苏敏)
托拉塞米片(特苏敏)
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脏疾病所致的水肿患者。
螺内酯片(民生)
螺内酯片(民生)
1.水肿性疾病 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 2.高血压 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螺内酯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 4.低钾血症的预防 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螺内酯片(丰海)
螺内酯片(丰海)
1、水肿性疾病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2、高血压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螺内酯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4、低钾血症的预防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螺内酯片(信谊)
螺内酯片(信谊)
1.水肿性疾病 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 2.高血压 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螺内酯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 4.低钾血症的预防 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肝病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