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变就鼻塞?这5招防“温差型过敏”

天气一转变,打喷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状就接连报到?专家表示,上述症状并非身体对某种抗原产生过敏反应酿祸,而是因温差太大,对鼻黏膜过度刺激的“温差型过敏”所致。建议有这类困扰的朋友,想要改善上述症状,除了外出时注意保暖外;日常生活谨记5保养秘诀,更是帮助预防不适上身的不二法则!

 
一变天就打喷嚏、流鼻水

恐是“温差型过敏”上身
 
究竟什么是“温差型过敏”,与过敏性鼻炎有何不同呢?日本知名医学博士、脑神经外科专科医生福永笃志在其著作《乐活气象医学全书:日本第一脑科医生气象士,教你正确防病,四季健康》一书中提到,正确来说“温差型过敏”在医学上的正式病名为“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rhinitis)”。指的是由于环境冷热温差过大,造成鼻子刺激所引起的流鼻水、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譬如,当我们突然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由于鼻子吸进去的是温度骤降的冷空气,鼻黏膜在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下,黏膜下的血管会异常收缩、扩张;在此过程中人体中的水分便会从血液穿过血管壁化为鼻水排出体外,也就导致流鼻水、鼻塞等症状发生。

温差型过敏V.S过敏性鼻炎

医生教你这样分辨**
 
至于“温差型过敏”与外界常见的“过敏性鼻炎”该如何区分?福永笃志医生在书中解释,过敏性鼻炎主要是因人体免疫系统过度对外界物质刺激(例如,尘螨、花粉)产生免疫反应所致。
 
所以,除了鼻塞、鼻炎等不适,“过敏性鼻炎”往往也会伴随有眼睛发痒、充血等其他全身性过敏症状。而导致“温差型过敏”发生的关键,则为温度变化剧烈导致,因此除了鼻塞、流鼻水、打喷嚏外,一般不会有其他症状的产生。
 
前天还在穿短裤、脱鞋,今天却离不开毛衣、雪靴?当心,剧烈温差,恐让恼人的“温差型过敏”找上你。

预防“温差型过敏”反复发作

5招保养秘诀让你知道
 
临床上也发现,在全球暖化、气候变迁、温差大的日子越来越频繁的影响下,因“温差型过敏”而求诊的病患,数量也有大幅攀升的趋势。遗憾的是,目前针对“温差型过敏”尚未有特效药可使用,仅能依靠抗组织胺剂、血管收缩剂来辅助治疗、改善其症状。
 
虽然“温差型过敏”在治疗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过,有这类困扰的朋友,仍可透过下列5招日常保养方针,提前防范“温差型过敏”找上门:
 
第1招/戴口罩:外出之际,尤其是从温暖的室内环境转换到户外时,应适度配戴口罩,以免吸入冷空气造成鼻黏膜刺激。
 
第2招/勿累积过多压力:根据2014年刊登于AnnalsofAllergy,Asthma&Immunology期刊的研究发现,虽然压力并不会导致过敏,却会使过敏发作。该篇研究发现,长期感受压力的过敏患者往往发作次数较一般人高。
 
第3招/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举凡熬夜、睡眠不足、饮食失衡等不良的生活作息,都是导致免疫力下降、异常的关键因素。长期置之不理,不但容易使身体健康亮红灯,更会加剧过敏症状的发生。
 
如果预先知道当天气温会大幅降温,有“温差型过敏”的朋友,外出时别忘了准备适当的御寒用具保暖。
 
第4招/充足睡眠:良好睡眠可舒缓过敏不适,建议民众应养成不熬夜的习惯,特别是每晚睡足7小时尤佳。
 
第5招/勿饮酒过度:饮酒过量会让身体制造大量的组织胺,而组织胺会引起属于身体保护机制的发炎反应,进一步使血管扩张,引起黏膜肿胀造成过敏症状。

【贴心小叮咛】
 
另外,预防温差性过敏,还必须注意当天与次日最低气温的温差。如果预先知道当天气温会大幅降温,外出时就应准备适当的御寒用具来帮助自身保暖。尤其是,寒流报到时,室内外温差明显,更应透过外出配戴口罩、围巾等方式来做好温度调节。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