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素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让患者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其中的尿蛋白总量,此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患者十分关心自己的尿蛋白定量结果,有时临床上测定后误差较大,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其实,临床上有很多因素会影响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
1.尿液留取是否准确。24小时尿蛋白定量,顾名思义是要留取24小时尿液,也就是将24小时尿液全部收集起来。临床一般收集头一天早上7时到第二天7时的尿液。具体方法如下:a.留尿之日早晨7时主动排尿,这次尿是7时以前产生的,应弃之不要。b.7时以后至次日7时,每次的排尿量,应全部保留在干净的容器内。c.次日早上7时也应主动排尿,这次尿是7时以前产生的,必须全部留下。d.将24小时的尿收集搅匀,记总量。e.将混匀的24小时尿液取出10毫升,尽量在1小时送化验室检测其中的浓度,乘以24小时尿液总量即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由此可知,尿量方法留取十分准确,同时测量总量是否准确(尽量用量筒准确到10ml最好),还有送检前有无将尿液混匀等均影响实验结果。
2.是否有发热等因素。发热及甲亢时,心输出量增加,代谢加速,会引起尿蛋白排泄增多。右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淤血,也会增加蛋白流失。
3.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也使尿蛋白排泄增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尿液污染。如附件炎症,前列腺炎,月经期间等收集的尿液都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尿蛋白假性增多。
5.输注白蛋白过后。临床上,蛋白尿患者,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常规是不输注白蛋白的,除非是为了增加胶体渗透压后启动利尿,这是迫不得已,但也只是偶尔为之。输注的白蛋白越多,其排泄的也越多。所以,在临床上输注白蛋白之后的数天,尿蛋白的排泄都会增多。
6.血压增高。血压增高会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灌注增加,滤过增加,从而是蛋白尿增加。
7.疾病本身变化所致。
8.其他:如检验误差,标本搞错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遇到蛋白尿波动较大,首先是要影响尿蛋白排泄增多的因素,是疾病本身因素,毫无疑问,要积极治疗疾病。如是其他原因引起,要尽量避免,还有就是,连续多检测几次(一般3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取平均值相对准确,其更接近真实的水平。
真假性之分
蛋白尿有真性和假性之分,其意义也有着天壤之别,那么我们就要注意蛋白尿的真假性的区分。
(一)功能性蛋白尿
是一种轻度良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可很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g,其产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肾脏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引起肾血管痉挛、充血、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所致,见于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二)病理性蛋白尿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蛋白尿,见于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一般尿蛋白量较多,尿沉渣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营型,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三)体位性蛋白尿
其特点蛋白尿的出现与体位有关,长期站立,行走,脊柱前凸等。体位蛋白尿是由于肾静脉扭曲或前凸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引起暂时的循环障碍所致,卧位1h尿蛋白消失或减少。疑有体位性蛋白尿时,分别测清晨起床前,起床后尿中蛋白量可出现显著差别。脊柱前凸引起者,嘱患者背靠墙直立10min后观察,若尿蛋白出现可确立诊断。诊断体位性蛋白尿应慎重,需长时间随访,一般观察5年以上,病情无变化、肾功能持续正常,方可诊断。一旦发现持续性蛋白尿存在、功能有损害时,应及时纠正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假性蛋白尿见于以下情况:
①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这种尿的沉渣中可见到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而无管型,将尿离心沉淀或过滤后,蛋白定性检查会明显减少甚至转为阴性;
②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
③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此情况,病人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现,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较多扁平上皮细胞等,可作区别;
④淋巴尿,含蛋白较少,不一定呈乳糜状;
⑤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应阴性。
大家对于尿液检查出现蛋白质都非常的担心,看了上面的文章之后,希望大家对于尿液出现蛋白不要盲目的慌乱,首先要明确是真性的还是假性的蛋白尿,这样才有利于临床的确诊和治疗,这样也提醒患者在检查尿液之前做好准备防止以假乱真,妨碍了大夫对病情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