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家人的关怀是一剂良药

  一项统计显示———

  每30人中,就有一人正遭遇抑郁症的困扰;

  每15人中,就有一人一生中曾面对抑郁症;

  抑郁症在女性中的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

  患有抑郁症,病人深陷痛苦,家人同样痛苦和彷徨。

  究竟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才能利于其病情的恢复?

  一起来看心理科医师的指引。

  了解疾病,

  才能理解患者的痛苦

  林女士注意到自己的先生从一年前就开始不对劲,严重失眠、胃口不好、消瘦了很多;以往常常呼朋唤友,现在天天窝在家中,连最亲近的父母、哥哥家都不愿意走动,最近甚至连单位都不想去了。林女士陪着丈夫去医院看“失眠”,没想到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后医生给出的诊断是“抑郁症”。“拿到这个诊断后,我开始失眠了,想不通丈夫怎么会得这种病。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他,比如他不想出门,我不知道该鼓励他出门,还是让他待在家里更放松……”

  当一个人被确诊为抑郁症后,其家人往往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你的工作那么顺利,孩子学习也好,有什么可抑郁的?”“你就不能高兴点吗?”家人往往会问出很多类似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他们对抑郁症缺乏了解。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想不开”、有“思想问题”、“心理素质差”,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抑郁症的发病是遗传、体质因素、神经发育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族病史、婴幼儿期不良抚养方式影响神经发育、突发灾难和长期压力等,都可能成为抑郁症的促发原因。这就是说,它的确是一种“病”,但又不像精神分裂症那么严重,只要治疗及时、科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会感觉有各种身体不适,表现得非常痛苦。家人有时对此很难理解,认为病人是“无病呻吟”或“小题大做”。抑郁症患者的不适和痛苦是真实的,家人要理解。抑郁症患者由于大脑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下降,易出现自我评价过低,如果家人不理解他,更会加重病人的自责感,让他的自我评价更低。

  关心患者,但不要全部包办

  在抑郁症患者眼中,整个世界就像蒙上了一层黑纱,灰暗而压抑。抑郁症患者会感到困乏、兴趣感降低、行动力也变差,于是,以往很乐意去做的事情现在不愿意做了,以往能做的事情现在也不能胜任了。他们就像其他疾病的患者一样,需要家人的关心,包括生活上的照顾以及心理关怀。由于抑郁症患者常缺乏自信,容易悲观甚至绝望,家属应多与患者交谈,随时掌握其心理变化,经常给予帮助和鼓励,帮他们树立信心。家人同时也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正视自己的病情,不要再担任一大堆职务,不要对很多事情大包大揽。可以将繁杂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

  对于抑郁症患者,家人要关心他但不能过于关注他。比如在家中,不要因为抑郁症患者是病人,家人就对他的衣食住行全部包办,仍可以安排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果对抑郁症病人过于关注,生活中享受“特护”,可能会增加他们的无用感。家人最好鼓励病人做适量的体育锻炼,适当参加不同形式的社会活动,如讲演、参观等。适当的活动有利于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康复。

  留意细节,防范患者自杀

  抑郁症病人由于处于一种“负性认知模式”,极易产生自责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总给别人增添麻烦。严重时还会认为自己活着是他人的灾难。这样的心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心情的烦扰会超出对死亡的恐惧”,自杀是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愿望或行为,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以自杀方式而死亡。

  因此,在患者病情不稳定时,家人要注意别让抑郁症患者长时间独处,特别是在每天最“难过”的时间,如傍晚,一定要有人陪伴,并要留意其有无自杀的蛛丝马迹。比如他是否最近经常说“我不在这里就好了”、“我要离开”,以及日渐严重的抑郁(深度悲伤、兴趣丧失、严重失眠等)。有些抑郁症患者在做了自杀的决定后会感到轻松,所以,如果患者突然由悲伤情绪转为平和安详,甚至表现出愉快的样子,家人也要当心。此外,如果患者把自己珍爱的东西陆续送人,或打电话与别人告别,把事情安排妥当等,也可能是自杀的先兆,要有所防范。

  下面中医为大家推荐缓解失眠抑郁症的食疗方

  1、宁神解郁汤

  药方:百合30克、五味子10克、枣仁30克、合欢花15克、夜交藤30克、郁金15克、香附20克、当归12克、丹参30克、川芎15克、槴子12克、苍朮15克、神曲12克。煎饮。

  此汤益气清心、安神益肾、养血活血、解郁安神,对缓解失眠抑郁症具有显著效果。

  2、柴胡疏肝汤

  药方:柴胡、当归、大腹皮各10克,杭白芍、枳壳、香附、茯苓各15克,木香、炙甘草各6克,焦三仙12克、大枣10枚、小麦50克、琥珀3克。冲服。

  此汤益气养血,调理阴阳,对失眠、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症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疗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