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保健灸法

  《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方面表明灸法有特殊疗效,针刺灸法各有所长,灸法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灸法还可补针药之不足,凡针药无效时,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保健灸法,古称“逆灸”,就是无病而灸,在人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补益脏腑从而防病祛邪、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称为保健灸法。如宋代窦材《扁鹊心书》说:“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保健灸法三种

  灸法一

  取穴曲鬓。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方法灸五七壮。左痛灸左,右痛灸右。

  适用于厥逆头痛,见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愈。

  灸法二

  方法以巴豆肉捣为饼,填脐中。灸三壮,可至百壮,以效为度。

  适用于腹中有积,大便闭结,心腹诸痛,或肠鸣泄泻。

  灸法三

  取穴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肩髃(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风市(在大腿外侧正中,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绝骨(在足外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前缘)。

  方法灸此七穴。

  可预防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疗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