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意思是讲在冬季、尤其是“三九”天,如果合理的进补养生调理,能有效调节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对健康大有裨益。冬令进补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传统中医的——艾灸。
艾灸是冬季进补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穴位或者病灶部位,直接供应人体能量,减少脾胃的负担。冬日以艾灸方法进补,是几千年来我国历代医家用以治病强身的优良方法,也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因为人体生理活动需要一定的热能维持,冬天阳气潜藏,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祖国医学主张冬季养生,可保护阳气,能使阴阳相对平衡。冬令时节通过艾灸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贮存于体内,滋养五脏六腑,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冬季万物潜伏、阳气内藏,人体处于收纳的时节,这时补充的营养更容易吸收,正是中医所谓的“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的道理。蕲艾灸贴采用医疗级无纺布。并用药用品包装原则,采用双层锡箔袋包装,确保产品中药材的稳定性,保护中药材不变质。里层的锡箔袋更是加强保护产品不接触空气而发热。艾之初的品牌定位为蕲艾制品中的最高端产品,品牌营造的价值除了自己使用是时尚养生的受益者外,同时也是馈赠亲友的不二选择。
按我国传统的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天,天地闭藏,江湖冰冻,自然界也呈现出阴盛阳衰的荒凉景色,所有的自然之物都潜藏阳气,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也是万物为来年春天的复苏、成长积累能量的时候。“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许多寒症都在冬季发病,哮喘、过敏性鼻炎、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等证属虚寒的疾病往往容易缠上体质虚弱的人们,“冬灸三九”作为一种行之有效又简便易行的艾灸疗法。“冬灸三九”是以冬至这一天为“初九”,相隔九天为“二九”,再隔九天为“三九”。在这段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里,我们以艾灸法在一些特定穴位上进行对症艾灸,从而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温肺逐寒、健脾补肾。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灸法既然是一种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就算是灸法,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内经云:凡着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灸法不要烧伤太重,成为灸疮,只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可传统艾灸需要点燃之后放在皮肉之上,不符合现代人的习惯!蕲艾艾灸贴无需点燃直接贴在病患处,十分方便!
经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但是传统的艾灸条需要点燃,燃烧之后会留下大量废弃物和烟雾,艾灸贴利用托玛琳自发热原理,同样可以释放出物理因子红外线,效果显著,同时传统艾灸不如现代艾灸贴环保、干净。
灸法,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是我国传统医疗外治方法中的一种。施灸的原料,以艾叶为主。现代灸法可以使用艾灸贴直接贴在穴位,达到传统艾灸的疗效同时能够避免传统艾灸带来的烟雾!
严寒冬日,在寒冷的季节点一把艾火温暖我们的身体,温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以释放,让舒适的感受在全身蔓延,所有的病痛都随之溜走,明年春天迎来的将是全新的生命。冬季是人的阳气最弱的时候,正适于采用补阳气的养生手段,避免在春季生发时节,由于阳气不足易复发老病,而艾灸的祛湿、散寒作用也正适用于冬季。冬至是九九寒冬的开始,因此冬至前后的养生保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段,也为整个冬季打下基础。
冬季养生要首重避寒,因为寒气是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寒性凝滞,则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寒性收引,会令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适当加减衣着、调节室内温度。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耗阳气,容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会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而冬季的寒冷又最易伤肾,如不注意保养,则会出现周身筋脉拘急、抽搐、活动不利等中风症状,还能引起各种虚寒性的性功能障碍。因此,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而养肾应首重滋阴。建议艾灸贴,帖敷一周两灸,每灸四贴,月月八灸,贴图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