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面畸形的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简述

  因治疗难度较高且涉及垂直向控制等方方面面的机制,突面畸形为我们国内正畸医师面临的一大挑战。沈刚教授在2014年10月23日上海口腔展“中韩正畸专场”中介绍了新的突面畸形分类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突面畸形的分类

  目前常使用的错(牙合)畸形分类方法如安氏及毛氏分类因其技术及历史原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现在希望得到的分类应是更科学、更全面的分类,牙、颌面形均应包括在内,同时错(牙合)畸形的病理机制也应蕴含在其中,分类应囊括病理机制、临床诊断及整套的治疗方案(沈刚教授介绍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对于突面型的分类如表所示)。医师应注意区分下颌骨两个概念――下颌后退及下颌后缩,下颌后退指下颌骨形态尚可但其位置相对后退,而下颌后缩指下颌骨位置正常但其形态存在问题。分类中颌位性和混合Ⅰ型及Ⅱ型突面畸形治疗可使用由沈刚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SGTB矫治技术。

  齿槽性病例矫形要点

  齿槽性突面畸形的病理机制是牙齿前突而齿槽骨跟进,故可以采取与之相反的治疗方案――内收前牙,试图使前部齿槽骨跟进。对于齿槽性突面型的治疗,我们比较注重其前牙的轴倾度,若考虑到未来的复发,可将其轻微过矫治。

  齿槽性病例一般可使用拔牙或不拔牙的常规矫治,可使用骨钉加强支抗从而配合内收前牙。对于突面畸形,沈刚教授的观点是单纯依靠生理性支抗还不够,还需增加物理性支抗。由于齿槽性常常是由于口腔习惯或天然颌骨解剖形态引起,我们东方人的嘴唇确实有些人存在相对肥厚、肌肉相对松弛的情况,故对齿槽性的矫治也应包括去除口腔习惯以及对唇部肌肉的训练。

  骨源性病例矫治要点

  骨源性的病例往往牙槽骨整体较饱满(较突),而牙齿较为直立,这就提示我们骨源性的突面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作为首要考虑问题――是否需要进行正颌外科治疗。当然,单纯的正畸也可有所作为,但一般此类病例的错畸形较顽固,要求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垂直向的控制、内收及控制内收的倾斜度以及转矩的控制等。

  骨源性突面型病例的正畸治疗往往涉及到减数矫治,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矢状向的突面畸形有所改善,我们往往不得不对其行拔牙矫治(一般为4颗前磨牙),并且骨源性突面畸形须使用骨钉支抗加强。

  直立前牙是骨源性突面型治疗中难度最大的部分,拔牙矫治目的是内收,而骨源性患者的前牙已经较为直立,故其前牙内收潜力往往较小。垂直向控制是治疗骨源性病例的关键,此类病例往往为高角病例,其下颌骨形状往往为三角形,属于较顽固的病例。

  SGTB的作用机制

  SGTB的结构,上部采用垫粘固式及上垫中间连扩弓;下颌使用卡环活动式,卡环由基托包裹,尽量减少其对下前牙的影响;上下相交70度(甚至更加垂直至80度),使下颌的力量传递到上颌时是向后的。在前后向为“后移上颌,释放下颌”,水平向为“上颌扩展,下颌协从”,垂直向为“压低后段,打开前段”。

  下颌前导的目的及意义包括:改变颌位,积聚肌力;改变髁位,局部改建;改变弓位,尖窝对接;长度不变,形态不变。其中下颌前导有改变颌位与积聚肌力,下颌往前走5mm其积聚的肌力是非常大的。改变髁位与局部改建,下颌前导后颞下颌关节会发生髁位的改变及一些局部的改建,由于下颌后退的患者往往下颌骨形状足够理想,故这种改建无需增加下颌骨长度,只须帮助患者适应此髁位的改变即可。

  颌位性、混合Ⅰ型及混合Ⅱ型病例矫形要点

  颌位型的病例即为上颌基本正常或有齿槽性的前突,下颌位置后退,故其矫形方法包括2点――抑制或后退上颌及下颌前导释放。

  混合Ⅰ型为上颌前突及下颌惯性后退,其矫治要点包括:上颌后移及下颌释放。

  混合Ⅱ型为上颌前突、前牙内倾及下颌被迫后退,其矫治要点包括:上颌后移,有限去代,其中的“有限去代”指去代偿时做到牙齿直立即可。

  总结

  突面畸形及分类――细分五类;齿槽性矫治方法――常规矫治;骨源性矫治方法――垂直控制;颌位型矫形方法――下颌前导混合Ⅰ型矫形方法――上颌后移;混合Ⅱ型矫形方法――后移去代;SGTB作用机制――上抑下释。

(实习编辑:徐润兰)

相关推荐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
1.哮喘:本品适用于需要联合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一受体激动剂的哮喘病人的常规治疗,吸入皮质激素和“按需”使用短效β2一受体激动剂不能很好地控制症状的患者,或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一受体激动剂,症状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针对患有COPD(FEV1≤预计正常值的50%)和伴有病情反复发作恶化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些患者尽管长期规范的使用长效的支气管扩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
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替代或减少口服类固醇治疗。建议在其它方式给予类固醇治疗不适合时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奥氮平片(欧兰宁)
奥氮平片(欧兰宁)
奥氮平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初始治疗有效的患者,奥氮平在维持治疗期间能够保持基临床效果。奥氮平用于治疗、重度躁狂发作。对奥氮平治疗有效的躁狂发作患者,奥氮平可用于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
阿司匹林肠溶片(新汇)
阿司匹林肠溶片(新汇)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口腔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