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疾病详情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 收藏

症状

一般无前驱症状、起病急骤。主要表现有腹胀、腹痛、呕吐、腹泻、血便、发热,不少患儿在1~2天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甚至休克。腹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常为全腹痛,也可局限于病变部位。发病后不久即出现呕吐、腹泻。大便初为水样,含黏液,后即变为血便。部分病儿无腹泻,腹痛1~2天后即开始便血。便血量不等,大量便血者均为暗红色,伴有腐败腥臭味,呈洗肉水或红果酱样。有些患儿于发病数小时后即出现血便。发热在38℃左右,中毒严重者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或低于正常。婴幼儿症状多不典型,脱水、酸中毒症状明显,有些可先出现肠道外症状,如黄疸、咳喘、肝脾大及惊厥等。由于肠壁各层病变程度不同,临床上可出现轻重不同的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腹泻便血型 以黏膜渗出性病变为主,腹软无压痛。应行内科保守治疗。
2.肠梗阻型 肠管肌层受严重侵害而肿胀,肠管僵直、丧失蠕动,临床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症状。
3.腹膜炎型 浆膜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渗出,腹腔内有大量炎性渗液,或因坏死而为血性液。临床表现腹膜炎症状。
4.中毒休克型 此型患儿全身中毒症状较严重,早期即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无力、四肢冷厥、脉搏微弱、血压低,甚至测不到。舌质红,稍带暗紫,舌苔黄腻。有时伴有少量血便、脱水及电解质失衡。腹稍胀并有肌紧张,多疑为绞窄性肠梗阻。 当小儿突发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并伴有高热及中毒症状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腹部平片可见小肠积气、肠管外型僵硬,肠壁增厚,轮廓模糊,黏膜皱襞变粗,肠间隙增宽。肠梗阻时腹立位片可见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液平面。严重者由肠壁坏死脱落,肠腔内气体进入肠壁或细菌产气而出现肠壁囊状积气,若气体循肠壁小静脉到肠系膜上静脉再到门静脉可显示门静脉积气。肠穿孔时腹立位平片见膈下积气。
1.诊断要点
(1)突发性腹痛、腹泻及血便、呕吐、腹胀,严重者出现休克及DIC。
(2)腹部压痛,重症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等。
(3)腹部X射线平片有特征性改变。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大便潜血强阳性。根据以上要点,一般可确立诊断。为争取早期诊断,除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外,肛门指检发现腥臭血便及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发现血便。本病需与痢疾、婴幼儿腹泻、过敏性紫癜(胃肠型)、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腹膜炎等相鉴别。
2.病情分期 根据全身和肠道的症状、体征及X射线改变等,Walsh等于1986年将急性坏死性肠炎分为ⅠA、ⅠB、ⅡA、ⅡB、ⅢA、ⅢB 6期。 ⅠA:尚无腹泻,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ⅠB:肉眼血便;此期X射线下只示肠胀气。 ⅡA:有典型急性坏死性肠炎的腹痛、便血、呕吐、腹胀与中毒症状,并具有典型的坏死性肠炎的肠壁及门静脉积气等X射线表现。 ⅡB:典型的症状和X射线表现较ⅡA更为严重。 ⅢA:有广泛性腹膜炎及腹水征。 ⅢB:有肠穿孔及气腹征。 ⅠA、ⅠB期为疑似诊断;ⅡA、ⅡB期为典型的急性坏死性肠炎,ⅡA为轻度,ⅡB为中度;ⅢA、ⅢB期为重症急性坏死性肠炎。
一般无前驱症状、起病急骤。主要表现有腹胀、腹痛、呕吐、腹泻、血便、发热,不少患儿在1~2天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甚至休克。腹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常为全腹痛,也可局限于病变部位。发病后不久即出现呕吐、腹泻。大便初为水样,含黏液,后即变为血便。部分病儿无腹泻,腹痛1~2天后即开始便血。便血量不等,大量便血者均为暗红色,伴有腐败腥臭味,呈洗肉水或红果酱样。有些患儿于发病数小时后即出现血便。发热在38℃左右,中毒严重者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或低于正常。婴幼儿症状多不典型,脱水、酸中毒症状明显,有些可先出现肠道外症状,如黄疸、咳喘、肝脾大及惊厥等。由于肠壁各层病变程度不同,临床上可出现轻重.…

点击加载全部
有疑问?

权威医生在线解答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关注"健客网健康问诊"

学养生+问医生

立即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

请先登录

成功加入收藏夹

请不要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