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疾病详情

溶血性贫血 ☆ 收藏

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
3、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4、骨髓象。
5、溶血的试验室诊断,根据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红细胞破坏过多的直接证明 如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间接胆红素增多、结合珠蛋白减低、血红蛋白尿以及红细胞寿命缩短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的间接证明 骨髓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骨髓象表现为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甚至倒置。红细胞形态异常,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反映骨髓红细胞造血功能,网织红细胞一般以%表示。红细胞老化的生化标记物,红细胞肌酸含量[正常(5.2±1.9)mg/dl,RBC]增多反映红系代偿性增生,外周血年轻红细胞比例增多。
(3)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 减少如果可以除外糖尿病和失血性贫血,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价溶血的有用指标。
(4)99Tc及111In双标记作全身骨髓γ照相有助于了解造血部位及功能。红细胞铁转换率(EITR)均增加。
(5)己糖激酶、谷草转氨酶和尿卟啉-1-合成酶,特别有助于估计溶血程度。
6特殊试验: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自溶血试验;异丙醇试验及(或)热变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和抗硷血红蛋白试验。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X线、B超、生化、肝肾功及CT、MRI等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
3、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4、骨髓象。
5、溶血的试验室诊断,根据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红细胞破坏过多的直接证明 如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间接胆红素增多、结合珠蛋白减低、血红蛋白尿以及红细胞寿命缩短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的间接证明 骨髓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骨髓象表现为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甚至倒置。红细胞形态异常,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反映骨髓红细胞造血功能,网织.…

点击加载全部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关注"健客网健康问诊"

学养生+问医生

立即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

请先登录

成功加入收藏夹

请不要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