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检测方法

  骨质疏松的发生可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如果发生骨折的话,危害就更大的,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现象,要及时调治,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缺钙就是其一。那么骨质疏松吃什么钙片好?如何治疗?一起来了解一下。

  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一般是一些抑制破骨细胞的药,如二氢磷酸盐,它属于减少骨钙丢失的药物,主要是通过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或是减少破骨细胞的活性来防止骨量丢失,如果只是服用钙片是没有这种作用的,所以在服用钙片时,也要注意采用这类药物来治疗。

  钙片的选择,要在医生指导下来乾宅地,一般如应用了降钙素、维生素D3,使钙丢失减缓或是出现血钙降低的情况,就需要补钙。当然补钙也不能只吃钙片,还要注意配合服用维生素D来促进钙吸收。

  建议骨质疏松患者可以服用含维生素D的钙片来补钙,如钙之缘片就不错,同时饮食中也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如牛奶、海带、虾皮等,同时适量运动。尤其是要多做户外运动,这样接触到阳当紫外线可增加人体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食物钙的吸收。

  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治一些可导致骨钙丢失的疾病,如经常腹泻、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如果是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还要注意补充雌激素,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要注意吃一些减少钙丢失的药,并查雌激素水平,了解是否有内分泌方面的疾病没,同时要注意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了解情况。

  在一些中老年人身上非常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的问题,并且年龄越大发病几率越高,而骨质疏松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当在平时出现了疼痛、身长缩短、驼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骨折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下临床当中骨质疏松检测方法。

  1.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临床当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当中,患者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物质的水平含量通常是正常的,但是患者如果出现骨折后数月,其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患者应进行甲状旁腺功能检查以便于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如果进行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以反应骨转换状态,这些生化测量指标主要包括的是: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原胶原肽、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

  (4)晨尿钙/肌酐比值:此项检查的正常比值为0.13±0.01,当检查发现患者的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那么就提示患者的身体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2.辅助检查: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①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②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骨折的预测指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骨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