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TMZ报道,3月8日星期天,好莱坞制片人兼编剧、福克斯卡通剧《辛普森一家》(TheSimpsons)主创之一的萨姆·西蒙(SamSimon)因病去世,终年59岁。
1989年,西蒙与马特·格罗宁(MattGroening)、詹姆斯·L.·布鲁克斯(JamesL.Brooks)共同推出《辛普森一家》的时候,可能也没想到这部动画情景喜剧会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动画剧”和《时代》杂志所称的“20世纪最伟大电视节目”,而且一播就是26年,还没有落幕的意思。
2012年,西蒙被确诊患上结肠癌,医生断定他只有6个月的寿命,但他坚持不懈的抗争又为自己多争取了近三年的时间。得知西蒙去世的消息后,他的基金会在Facebook上发布讣告说:“我们满怀悲痛地向世人宣告,萨姆·西蒙走了。我们都很怀念他,也会以他的荣誉之名,继续通过萨姆·西蒙基金会的工作将他的思想发扬光大。看到他在天堂收到如此多的问候我们倍感欣慰。我们爱你,萨姆!”
2014年11月,萨姆·西蒙上NBC新闻与主播玛丽亚·施莱弗(MariaShriver)聊天时说:“癌症是可怕的疾病,是一场战斗,一段旅程,充满千难万险,但是如果你想出名,想泡妞,那癌症就是世界上最棒的事。”虽然去日无从,西蒙依然态度积极,他告诉施莱弗:“我现在感觉好极了,不知怎么我身边围满了爱我、照顾我,愿意为我做任何事的人,这种感觉很美好,应该就是幸福吧。”
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中招,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人们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这其中,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至6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原因与遗传、结肠腺瘤、息肉病、慢性炎症性病变、少纤维、高脂肪饮食习惯等都有一定关系。结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大多已到中晚期,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毛翠华副主任医师介绍,肠癌引起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与饮食习惯、工作压力、精神因素有关。目前年轻人的就业、考研、家庭的压力非常大,精神紧张,特别是家庭条件拮据的外地学生,平时饮食结构并不合理,增加了毒素在肠道的滞留。与此同时,精神压力增大、情绪紧张焦虑、不规律的生活等,也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最终诱发肿瘤细胞的发生。专家说,结肠癌原本是欧美高发的疾病,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癌发病率也在走高。在他接诊的患者中,最小的才24岁。很多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结肠癌有几个危险信号便血是最常见症状
解放军307医院消化肿瘤科主任徐建明教授说,结肠癌的发病率快速升高与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过去,我们的饮食以素食和谷物为主,现在则是红肉、蛋类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不断增加,同时,体力活动减少、精神压力加大、睡眠不足、肥胖、烟酒、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导致代谢毒素在肠道作用时间延长,肠道黏膜癌变的几率增加。
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便血,其他常见的还有乏力、下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出现这些不适千万别大意,别觉得可能是痔疮或是饮食不当,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三类人群需要做肠道检查
预防结肠癌,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癌症筛查也很重要,包括便常规、便潜血的化验、肛门指诊以及肠镜检查。这三类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首先,有肠癌家族史、大便隐血、便血、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阑尾炎史、慢性胆囊炎史、精神刺激史等的人群是肠癌高发人群,需要格外重视肠道检查;
其次,40岁-60岁是肠癌的高发阶段,最好每年都能做一次肠道检查;
还有平时饮食偏辛辣刺激,好烟酒、喜夜宵,排便时间过久的人群也要格外当心,至少每3年做一次检查。
预防结肠癌平时不妨多吃苹果
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苹果和苹果汁中富含苹果胶质和多酚,可以促进人体在消化食物过程中产生抗癌物质,进而达到预防结肠癌的作用。
研究人员迪雅特·舒雷克博士及其同事在《营养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当苹果胶质和苹果汁提取物出现的时候,具有预防结肠癌作用的复合物丁酸盐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这种肠道短链脂肪酸对结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为结肠上皮细胞提供营养,保护结肠免受癌细胞的侵袭。它还能使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得到抑制,从而减少结肠癌变的危险。
研究人员表示,苹果是自然膳食纤维和低分子量植物多酚的重要来源,富含苹果胶质的各种苹果产品都具有预防结肠癌的功效。
肠道的寿命与长寿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近日,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承办的第66期南京科协大讲堂上,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肠道的保健知识。
肠道不好心情也会差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担负了人体大部分的排毒任务,同时还承担抵御疾病的重任。即使人处于休息状态,肠道仍在运动,除参与消化吸收食物外,还参与许多重要器官功能的调节。
此外,肠道可以称为人类的第二个“大脑”。肠道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主要负责人们下意识的活动,控制人类情感的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种让人情绪愉快的激素,95%是在肠道里面合成的。因此,情绪很大一部分会受肠道神经系统的影响。
坏习惯让肠道提前变老
肠道也有年龄,只要肠道年轻,人也就容易活得更久更健康。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菌群会出现变化。以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双歧杆菌为例,大多数人青少年时期,双歧杆菌就逐渐减少;到了青年时期,双歧杆菌比例从40%逐渐下降到10%左右,肠道开始老化;步入中老年期后,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又进一步减少。因此,双歧杆菌的数量常被用来判断肠道年龄,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体质状况。要想保证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让肠道更年轻,可以吃一些能为肠道提供有益环境的食物,比如大豆中含有大豆低聚糖,有助于有益菌群的繁殖。
那么,肠道有了有益菌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注意保养,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吸烟酗酒等,都会使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进而导致肠道提前老化。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对肠道有益菌群造成极大破坏,导致肠道早衰,大肠杆菌及腐败性细菌等有害菌群缺少有益菌群的制约,便会乘机大肆繁殖,对心、脑、肝、肾、消化道、皮肤等重要脏器造成重大伤害,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保护肠道还要预防“饭醉”、“饭怒”。“饭醉”就是指吃过饭后有想睡觉的冲动。这是由于刚刚吃过饭,全身血液集中供向消化系统,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大脑活动兴奋性降低,因此就想睡觉。这个时候如果吃了便睡,会影响肠道消化。于是有的人就想起了一句著名的养生名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这饭后散步的时间、方式颇有讲究,一般饭后20分钟左右散步最好,边走路边摩腹,对肠道消化很有好处。“饭怒”是指吃饭的时候带着坏情绪。食后发怒则食积,怒后即食则不化。西医认为,发怒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使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变差。所以,吃饭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要动怒,以免影响消化,伤及肠道。
排便是个技术活
说到保护肠道,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排便。排便的确会反映并影响肠道的健康,要想排便顺利,就要多注意以下几点:
1.如排便感觉明显时要立即如厕,不要边上厕所边看报纸或玩手机,以免分散精力影响排便。
2.不要久蹲厕所,如果蹲厕时间超过5分钟仍无便意,就应结束。
3.排便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对肛门造成损伤,应慢慢增加力量,顺势用力。如果便秘、排便困难,用力不仅不利于排便,反而可能增加心脑血管压力,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厕所突然发作,就是因为用力不当,大便没排下来,血管先爆了。排便不畅的时候,适当提肛更有效。
4.大便结束应先抬起臀部,再慢慢直腰站立,以防眩晕或晕厥。
此外,教大家一个有助排便的自然疗法:患者坐在盛有大约2000毫升热水的便盆上熏蒸。热气的刺激可增强肠蠕动并软化粪便,从而有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