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常见临床症状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面上隆起的赘生物的统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它临床表现通常为:

 
  ⑴大便性质的改变如便血、大便稀烂不成形带有黏液或脓血。
 
  ⑵排便习惯的改变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⑶部分病人有腹痛。
 
  ⑷有时可看见带蒂息肉脱出肛门外。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分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
 
  (1)腺瘤样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肉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出血常附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但80%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2)乳头状腺瘤常单个发生,瘤体较大,最大的长达15厘米。本病症状主要是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或仅有粘液排出。
 
  乳头状腺瘤的癌病率也较高,在20-30%之间。
 
  (3)儿童性息肉发生在2-8岁儿童的大肠息肉叫做儿童性息肉。主要症状是便血,有时排便时可从肛门脱出,排便后可缩回肛门内,反复出血会导致儿童贫血,影响生长发育。
 
  (4)增生性息肉是大肠中最常见的息肉,表现为肠粘膜上的小隆起。多无临床症状。
 
  (5)炎性息肉又称“假息肉”,是由于肠炎炎性刺激而引起炎性反应增生。
 
  (6)黑斑息肉病本病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家族遗传性;二是病人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表现口腔粘膜、口唇周围、面颊及指甲有黑色素斑;三是胃肠道有多发性息肉。
 
  因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建议早期予以切除。
 
(实习编辑:王昌兆)

相关推荐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
1.哮喘:本品适用于需要联合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一受体激动剂的哮喘病人的常规治疗,吸入皮质激素和“按需”使用短效β2一受体激动剂不能很好地控制症状的患者,或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一受体激动剂,症状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针对患有COPD(FEV1≤预计正常值的50%)和伴有病情反复发作恶化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些患者尽管长期规范的使用长效的支气管扩
非布司他片(风定宁)
非布司他片(风定宁)
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高尿酸血症。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安斯菲)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安斯菲)
本品适用于以下治疗: 1.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 2.良性活动性胃溃疡; 3.伴有临床症状的侵蚀性或溃疡性的胃-食管返流征(GORD); 4.与适当的抗生素合用,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 5.侵蚀性或溃疡性胃-食管返流征的维持期治疗。目前疗程超过12个月的药效尚未进行评估。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瑞波特)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瑞波特)
本品适用于以下治疗: 1.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 2.良性活动性胃溃疡; 3.伴有临床症状的侵蚀性或溃疡性的胃-食管返流征(GORD); 4.与适当的抗生素合用,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 5.侵蚀性或溃疡性胃-食管返流征的维持期治疗。目前疗程超过12个月的药效尚未进行评估。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肛肠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