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经常挖耳屎?

  耵聍堵塞或由外耳道结构决定

  临床中,确实有些人的耵聍块较大,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专家解释,之所以形成这种堵塞,与外耳道先天生理结构有关,外耳道较长,外耳道口较小,导致外耳道分泌物难以排出,容易形成耵聍栓并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堵塞形成后,如果人们在洗澡、游泳等时导致耳朵进水,耵聍栓吸水后会膨胀,容易影响听力。这种情况出现后,如果耵聍栓形成后长时间没有得到处理,则会对外耳道产生长期刺激,容易引发外耳道炎和骨膜炎。

  有些人耵聍腺分泌旺盛,分泌物较多,容易形成耵聍栓塞,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数与炎症刺激有关,专家建议,这种情况最好交由医生处理。如果自行处理,难以确保工具卫生,有可能会传播微生物病毒,造成病毒感染。有些人借助手指及指甲掏耳朵,反而容易将耵聍推入耳道深处,更不易排出。

  至于哪些人更容易出现耵聍栓堵塞?专家介绍,这与人耳的先天结构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外耳道呈现“喇叭状”,即里小外大,这有利于耵聍的排出,但有些人的外耳道恰好相反,耵聍形成后不易排出,形成堵塞,这就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清理,一般每半年或一年一次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外耳道结构的形成是先天的,并不需要治疗。

  经常掏耳等于给细菌敞开了大门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

  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实习编辑:邱溢懿)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耳鼻喉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