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人们对艾滋病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很多人在发生高危行为后,主动寻求暴露后预防药物,希望以此来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几率。
那么,您了解艾滋病暴露后预防吗?暴露后预防能否成为安全性行为的替代方法呢?下面,烟台市疾控中心给大家普及一下艾滋病暴露后预防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暴露后预防?
答:艾滋病暴露后预防,是指可能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尽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来阻断感染的一种预防性治疗措施。
一般情况下,HIV阴性人群在暴露于病毒之后,向医生或专家咨询,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HIV暴露后预防治疗。采取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72小时,并连续治疗28天。但需要注意的是,暴露后预防不是100%都能成功的。
2.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暴露后预防?
答:根据暴露的性质可以分为职业暴露和非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指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或者其他工作过程中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比如,医疗护理人员为艾滋病病人注射时不慎被针头刺破手指。
非职业性暴露,主要是指与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包括性交过程中安全套破损)以及共用针头吸毒等情况。
3.暴露后预防对于艾滋病的预防效果如何?
答:至今尚无准确数据。因为即使接受暴露后预防治疗,仍然有被感染的案例。但如果在暴露后72小时内开始服药,且坚持服用28天,可以大幅降低被感染的几率。而且,采取预防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72小时。
由于每个人暴露情况不同,因此在进行暴露后预防之前,最好咨询相关医生或专家进行危险性评估。如果评估认为该行为不属于高危行为,则不推荐用药。阻断药不能100%保证阻断病毒,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对服用者的依从性(定时定量服药)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让整个治疗功亏一篑。
4.暴露后预防能否成为安全性行为的替代方法?
答:不可以。暴露后预防仅仅为防止HIV感染而进行的紧急措施,不可以取代安全性行为。高危人群也不得用此种方法来预防HIV感染。
目前非职业暴露后预防药物仅在部分传染病医院提供,且需自行购买,价格昂贵。要想预防艾滋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洁身自好,避免发生高危性行为;如果性行为无法避免,一定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