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已有百余名艾滋病例,如何预防艾滋病关系到每一个人

  11月30日,市疾控中心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呼吁大家提高防艾意识、共同关爱艾滋病患者。“前几年枣庄艾滋病确诊患者呈直线上升阶段,今年缓慢上升,势头逐渐平缓。”枣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丁德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几年,枣庄疾控技术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覆盖面进一步变广,“网撒得大,发现了不少漏网之鱼。”

  患者都是哪类人?“枣庄感染艾滋病的人群主要有两种,第一类是老年人。现在有一些退休人员,一般领着退休金,有经济来源,又在家闲着没事儿,出于各种原因,便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寻找刺激,或通过跳广场舞等社会交往方式,跟不少异性交往,甚至发生婚外情,由于不了解对方身体情况,导致感染艾滋病。”丁德超说。

  记者通过网络也看到了一则新闻。据昨日《京华时报》的《老汉以跳广场舞方式结识性伴侣,与50多人发生性关系染艾滋》报道,北京爱心传递老人关爱中心负责人徐坤介绍,该中心曾在2014年9月份接触过一名52岁老年人李先生,他在得艾滋病之前有多名性伴侣,以在广场跳交际舞的方式结识性伴侣,因为觉得50多岁已经失去使女性受孕的能力,所以不戴避孕套。据李先生介绍,他与50多名女性发生过性关系,其中,有十几个已经查出患有艾滋病。但是,在得知自己患上艾滋病以后,由于害怕“丢面子”,李先生并未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同性患者是患病较严重的群体。记者了解到,另外一类则是20到30多岁的青壮年,“这一类主要是男同群体。这一类人有自己固定的圈子,一般人很难接触到他们。”据介绍,现在有些年轻人通过社交软件摇一摇,很容易搜到周边有同样需求的男同,这就更增加了其隐蔽性。

  11月30日,枣庄市疾控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在枣庄学院进行艾滋病宣传,“以前是异性,现在主要是同性。有年纪大的男同性恋也会喜欢小的男同,就会通过‘鸡头’联系高中生,加以利诱,进而发生关系。”

  输血不慎,也会导致感染艾滋病;母婴传播,更需注意。“枣庄最小的是两个十多岁的孩子,不过这是母婴传播,其母亲是南方人,可能是输血的时候意外感染艾滋病。”枣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很多医院都会进行婚前检查,如果发现了艾滋病母亲,将会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母婴阻断,降低婴儿感染艾滋病的几率。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2000年枣庄首现艾滋病患者者,2008年,枣庄全市艾滋病报告升至30多例。目前,枣庄确诊的艾滋病患者有百余例,增长趋势放缓。

  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方式即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因此为有效避免感染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以下可能导致与他人发生体液交换的行为。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相关推荐

更昔洛韦分散片(东信)
更昔洛韦分散片(东信)
本品用于免疫损伤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 1、用于免疫功能损伤(包括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维持治疗。 2、预防可能发生干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3、预防晚期HIV感染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能全素)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能全素)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 1.厌食和其相关的疾病; -因代谢应激,如创伤或烧伤而引起的食欲不振 -神经性/精神性疾病或损伤 - 意识障碍 - 心/肺疾病的恶病质 癌性恶病质和肿瘤治疗的后期 - 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 2.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 - 颌面部损伤
肠内营养混悬液(SP)(百普力短肽型)
肠内营养混悬液(SP)(百普力短肽型)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吃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 1. 代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 -胰腺炎 -肠道炎性疾病 -放射性肠炎和化疗 -肠瘘 -短肠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2. 危重疾病 -大面积烧伤 -创伤 -脓毒血症 -大手术后的恢复期 3. 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 4. 肠道准备 本品能用于糖
唐草片(百岁行)
唐草片(百岁行)
清热解毒、活血益气。用于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在100-400个/mm 3之间),有提高CD4淋巴细胞计数作用,可改善乏力、脱发、食欲减退和腹泻等症状,改善活动功能状况。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传染病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