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

  春季到来,荠菜开始生长。荠菜也是大家越来越喜欢的野菜,那么在中医角度来说,荠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又有哪些食用方法呢?一起来看看吧。

  荠菜又名地菜,俗称“百岁羹”,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野生植物。春暖花开之际,正是采摘荠菜的好时节。

  荠菜的功效与作用

  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荠菜作为药用,最早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能“利肝和中”,《本草纲目》谓其能“明目益胃”。中医认为荠菜性平,味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研究发现,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同时,荠菜中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治疗夜盲、白内障等眼疾。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止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它的根、花、子均可入药。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花和子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

  该如何挑选荠菜

  第一、首先要挑选不带花的荠菜,这样才比较鲜嫩、好吃。市场上选购轧棵的质量差。荠菜根部的药用价值最高,制作食疗方时,不应摘除。

  第二、荠菜不宜久烧久煮,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也会使颜色变黄。

  第三、荠菜可宽肠通便,故便溏者慎食。

  第四、体质虚寒者不能食用荠菜。

  最后建议不要加蒜、姜、料酒来调味,以免破坏荠菜本身的清香味。

  推荐:荠菜的四款食疗方

  1、民间常用荠菜配以赤豆煎汤来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荠菜粥,取新鲜荠菜适量洗净切碎,和入粳米水煮成稀粥,早晚服之。《本草纲目》记载“荠菜粥能明目利水”,粳米味甘,性平,与荠菜合之为粥,对治疗脾虚及各种出血症有一定的疗效。凡体质衰弱、头昏目暗,慢性肾炎,气虚浮肿,二便带血的中老年者,更是颇为裨益。

  2、荠菜枯草汤鲜荠菜、夏枯草各50克,水煎2次,每次400毫升水,煎20分钟,两次混合,取汁,分2~3次服用。适用于高血压者。

  3、荠菜炒荸荠荠菜250克,荸荠100个切片。锅烧热,放油,旺火炒至熟,下精盐,炒匀。适用于妇女血有瘀热、月经量多、头晕面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等。

  4、荠菜拌豆腐荠菜250克,水豆腐300克。水豆腐切小块,用开水略烫,捞出。荠菜用开水烫熟,凉后切成细末放在水豆腐上,加入麻油、精盐和味精,拌匀。适用于高血压、便血、尿血、肾炎、水肿、目赤肿痛等。

  荠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又该如何食用,您记住了吗?

相关推荐

呋塞米片(亚邦药业)
呋塞米片(亚邦药业)
1.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 (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高血压:在高血压的阶梯疗法中,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优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于各种原
双石通淋胶囊(摩美得)
双石通淋胶囊(摩美得)
清热利尿,化浊通淋。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壅阻证。症见尿道灼热、小便频急、尿后余沥不尽、尿后滴白、阴部潮湿、会阴、少腹、腰骶部疼痛或不适,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滑等。
盐酸贝那普利片(洛汀新)
盐酸贝那普利片(洛汀新)
用于治疗各期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对洋地黄和/或利尿剂反应不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NYHA分级Ⅱ-Ⅳ)的辅助治疗。
螺内酯片(民生)
螺内酯片(民生)
1.水肿性疾病 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 2.高血压 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螺内酯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 4.低钾血症的预防 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中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