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型肥胖的减肥食疗方

  水肿肥胖食疗

  温姜汁

  功效:生姜蕴含有一种特使的物质“姜辣素”,人体摄入后,可以刺激胃肠道充血,增强消化能力,使人体发热出汗,加快血液循环,促使人体身上的毛孔张开,排除体内的废水、毒素,并驱除体内的病菌和寒气。

  材料:老姜1斤

  做法:

  1、老姜刷洗干净后去皮,切成小块。

  2、放入榨汁机中,加入刚没过姜块的水打成姜汁。

  3、把刚打出的姜汁里的渣滤掉,然后以大火煮滚,放冷后装入玻璃瓶。

  吃法:每天早上起床一汤匙姜汁加一茶匙果寡糖,再加50—100ml的热开水,空腹饮用。

  注意事项:胃溃疡、胃发炎时先暂时停用;女性经血量过多者,经期停用。

  魔芋海带瘦身汤

  功效:魔芋、海带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改善体内代谢,加速脂肪的燃烧。这些膳食纤维在进入人体后能吸附在多余水分和老旧废物上,促进肠道蠕动能力,在排便的同时将其带出体外,达到排除水肿的作用。而山药中含有丰富粘液蛋白,这种粘液蛋白属于多糖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后,可以有效预防脂肪在心血管系统以及皮下部位沉积,从而达到驱逐脂肪的效果。

  材料:魔芋丝200克、山药50克、海带丝10克、朴蕈100克、小鱼干10条、酱油3勺、料酒2勺、盐适量、水4杯。

  做法:

  1、将海带丝放入水中浸泡后捞起备用,小鱼干也同样放水中浸泡一下。

  2、将山药削皮洗净后切成细条状,魔芋丝稍稍用水清洗一下们随意切段。

  3、在锅中放入水,将魔芋丝、山药、海带丝、朴蕈、小鱼干都放到水中煮沸后,盖上盖子用中火煮10分钟。

  4、出锅前,倒入酱油、料酒、盐等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

  1、每天喝一碗,在饭前30分钟吃,可以有效增加饱腹感,减少正餐的饭量,加速燃脂代谢。

  2、上述介绍的分量为3次。

  红豆茯苓莲子汤

  功效:红豆富含维他命B1、B2、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有补血、利尿、消肿、促进心脏活化等功效。另外其纤维有助排泄体内盐分、脂肪等废物,在排水肿上有很大效果。而茯苓是美白圣品,药性平和,利水渗湿,能有效改善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而莲子的利肾功效也有助于排水肿。三者合一,当然就是最佳的排除水肿的“灵丹妙药”了。

  材料:红豆一杯半(以量杯测量,约300ml)、茯苓三大片、莲子150g、二号砂糖(蔗糖第一次结晶后所产的糖,糖度98%以上)适量。

  做法:

  1、红豆洗净泡水两小时;茯苓掌心大三片剥成指甲大小后,泡水两小时;莲子洗净备用(不用泡水)。

  2、把泡好的红豆和茯苓放入大同电饭锅内锅,内锅加水到七八分满,外锅四杯水,按下开关(即隔水炖煮的原理)。

  3、开关跳起来后,加入莲子,外锅再加一杯水,再次煮好后加入适量的二号砂糖。

  吃法:此为一人一周的分量。每日一碗,可当平日点心,或代替三餐中其中一餐的淀粉。

  薏仁水

  功效:薏仁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所以有利尿、消水肿等作用,是最天然最健康的消水肿食疗。而且长期饮用,还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并可预防高血脂症、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脏病;又由于薏仁富含蛋白质,可以协助消除斑点,使肌肤较白皙,达到滋润肌肤的功效哦!

  材料:薏仁米、清水

  做法:

  1、提前将薏仁米泡在水中4-5个小时,方便之后快速煮熟。

  2、用大火烧沸,之后转小火再煮15分钟。

  注意事项:薏仁会使身体冷虚,所以怀孕妇女及正值经期的妇女应该避免食用。

  燕麦粥

  功效:燕麦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增加我们的饱腹感,促进肠道消化,更好地帮助身体吸收营养物质。并且它还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具有消肿的作用。常喝燕麦粥既能减脂又能排出水肿,所以燕麦是一款很瘦欢迎的减肥主食。

  材料:燕麦(25g),大米(25g),枸杞(10g)

  做法:

  1、燕麦与大米一比一比例,分开淘洗好后,加水泡两小时左右。

  2、将泡开的燕麦与大米混合,放入锅中,加清水熬煮开即可。

  3、粥煮好后,撒上一点枸杞,就可以食用了。枸杞可有补肾的功效。

  西芹炒木瓜

  功效:西芹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种游离氨基酸等物质,有促进血液循环、清肠利便、解毒消肿等功效。而木瓜则有助于消化,止水肿冷热痢的功效,而且还能丰胸。

  材料:木瓜、西芹、高汤、调味料。

  做法:

  1、木瓜去皮,去籽,切条;西芹,刨去粗茎切条。

  2、锅里倒入少量油,加入蒜片,再倒入西芹翻炒。

  3、加入木瓜条,继续翻炒,加入盐和高汤,勾芡汁出锅。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不少水肿型肥胖者的减肥食疗方,水肿型肥胖的朋友想要减肥,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清淡饮食,不要吃油腻、过甜的食物,要多吃利水的食物,帮助身体排泄。希望上文的分享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中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