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
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和思想准则不管好坏,都有其历史的继承性。而这些,归根到底来自于儿童或者少年时代的习惯与养成。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儿童时期的印记总或多或少的带入成年。而在成年之后,好习惯要继续张扬十分困难,坏习惯要马上克服,亦绝非易事。
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的孩子憧憬着小学生活,上小学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当他们背上新书包,进入一年级学习时,兴致勃勃,充满着新奇与自豪,可是没多久,有些孩子就因缺乏学习兴趣而感到学习疲劳,视学习为畏途,书包似乎越背越重了。对此现象教师们一致认为,小学学习差的孩子中绝大部分不是由于智力低下,而是由于注意力分散,学习习惯差。
学习习惯是什么。
学习习惯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定型。例如,当一个孩子养成了晨读的习惯,每当早晨起床后,就会自觉地拿起书本大声朗读起来。
孩子认真地学习,及时预习和复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笔记工整清楚,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应对等等都是学习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生的学习是不可想像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不良的学习习惯。
日本心理学家调查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果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据此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一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住。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
孩子的不良习惯积累越多越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习惯,因为任何习惯都是比较牢固的暂时神经联系,要想改变它,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花费很大的气力。例如,有的孩子形成上课不集中注意听讲的坏习惯,即使在教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有时好了几天却又犯了。犯了又改,改了又犯,这需要长期的意志锻炼,有时是非常痛苦的。所以,那种认为小学一年级要让孩子放纵一些,到了高年级再来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习惯形成的标准一般有三条:一是动作的速度,指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组成学习习惯的一系列动作的敏捷性逐步提高;二是动作的质量,指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应该不断提高;三是学习者本身的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要不断维持相对平衡。如果学生某种学习活动达到上面三条标准,说明他某种学习活动的习惯已经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