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

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
 
这个环境(家庭或幼儿园)是充满爱意的、和谐的、团结的,孩子生活在其中有安全感,精神放松,他才能愉快地生活,正常地发展。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教育者应该提高自己,懂得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可以上函授班,可以上电视大学,也可以学成人自考。内容是儿童心理学、人生修养之类。翻阅报纸杂志、亲朋好友交流等,也是提高的好渠道。
 
怎样使宝宝拥有健康的人格
 
没有健康的人格,就没有优秀的人才。幼儿时期正是人格形成的初始期,家庭、社会、群体给宝宝的每一个烙印,都会对成年后人格的确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幼儿期人格的培养,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
 
(1)爸爸、妈妈首先应当尊重宝宝的人格。要和孩子平等相处,多用“商量式”,少用“命令式”;多鼓励,少指责。避免当众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孩子从小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品格。
 
(2)培养宝宝的责任心和进取意识。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当宝宝遇到困难,要积极给予指导,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本领,增进孩子勇往直前的意识。
 
(3)强化孩子的公德意识。爸爸、妈妈要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不攀折花木,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尊敬老人,严守纪律。对孩子违反公德的行为要及时指正。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良好的社会行为是人格高尚的外在表现。
 
(4)鼓励孩子积极与他人交往。让孩子和邻居的孩子友好相处,使孩子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同伴,并能关心他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失误。
 
(5)爸爸、妈妈应常和宝宝交流,使孩子逐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理解对方,合理地认识事物;培养孩子具备有了成绩不骄傲,有了缺点不自卑,有了困难不退缩的心理品质。
 
(6)爸爸、妈妈应和睦相处,并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爸爸、妈妈平时刻苦自学,孩子很容易形成勤学向上的品行;如若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污言秽语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很难做到不出口伤人。
 
(7)爸爸、妈妈应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利用故事、电视及一些社会现象教育孩子怎样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
 
(8)爸爸、妈妈应给孩子创造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对孩子切忌娇生惯养,百般袒护。为了有利于孩子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应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对孩子加强锻炼,以增强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困难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送孩子到农村亲戚家生活一段时间等。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育儿资讯 >